O
前面说到在关键对话毫无征兆的出现时,我们会情绪失控,思维因短路而变得非常狭隘。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要面对眼前的问题,只有两种极端的选择:要么就事论事最后愤怒失态得罪人、要么顾全情面假装没看见,避而不谈。但无论是选择逃避对话或是直接把对话搞砸,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关键对话》里提到,当意识到谈话过程中场面和自己情绪开始失控时,我们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而审视自我:“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当这样问自己时,我们就会意识到,在企图战胜对方、惩罚对方、标榜自我时,谈话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一旦怀疑内心的目标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下意识进行调整了,这时应当停下来问自己几个可以帮助返回对话的几个问题:
我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希望让对方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希望我们之间达到什么样的关系?
最后: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
R
原来影响关键对话结果的转折点,是在意识到谈话已演变成关键对话后的关键时刻,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可以通过这些小问题,让自己被迫冷静下来,形成微小的思维干预,来产生重要影响哇,有点意思。
I
询问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仅仅让大脑冷静下来那么简单,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帮助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虽然我们很容易在对话过程中陷入情绪歧途,但只要方向明确了,我们就能自我调整,回归到最初的对话目的上来。
其次,提出这些问题时,也会影响我们整个生理机能。当我们开动脑筋思考这些复杂而抽象的问题时,大脑中负责处理问题的部分会意识到,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生理上的威胁。当大脑开始高速运转分析问题时,身体会把血液从四肢抽离,重新输送到负责思考的大脑。换句话说,我们正慢慢退出“逃避或对抗”模式,开始理智分析问题了。
向自己询问目的问题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它能提醒我们关注真正重要的目标。其次,它能让我们麻木的大脑重新活跃起来,帮助我们去关注对话的目标。
D
那么在那天的对话里,我是否也可以及时在自己被激怒的时候,暂停下来,也这样问自己几个问题呢?
我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只是想确认清楚免费更换设备的政策是否属实,以便尽快处理好用户的投诉。
我希望让对方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核实他传达的政策的准确性,意识到这种不经过核实的政策通知,存在严重后果。
我希望我们之间达到什么样的关系?—— 坦诚交流和协商后达成几种处理意见,由他立即拍板最终的处理办法。
的确,经过这样一整理和罗列,谈话的思路就清晰多了。
最后的“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涉及到关键对话中更多的思维方法,明天再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