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断舍离》
房间即人生,房间杂乱无章,那么人的状态也不会很精致,或许是浑浑噩噩。
断舍离看似整理物品,但是每一件物品的存在都是与人建立的关系所导致的。整理物品,就是自我探索的过程。所以说,断舍离其实是了解自己的过程,通过对展现在外界的物品的重新认识,来了解内在的真实的自己,有些是潜意识层面不易察觉的部分,但是物品可以真实的反应你的状态。
比如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突然想起来许多年前上中学时的信件我还留着呢,这件事反映了我“恋旧”的状态,另一层面也是抓住过去不放。通过整理,通过断舍离,我知道了自己的这个状态,于是我开始调整。过去的信件早已对我们没有任何滋养,相反地还会让我沉迷在过去的思绪中,而忘记当下。
断舍离让我知道,我们的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不在过去,也不再未来,永远即当下,所以能滋养到我们身心的东西必须是现在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除此之外,都可以舍去。
舍去,不仅是舍去物品而已,它代表着你愿意去接束一段不能够滋养自己的关系,让我们在精神世界获得自由,不再背负着一些负担。有时候,这些负担是隐形的,只有当我们不断觉察,不断跟自己对话,不断通过物品来了解自己,够断舍离,才能慢慢发现,原来那些无缘无故的情绪点是来自于这里,原来那些身体上无缘无故的病痛是来自于这里。
能量真的很奇妙,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实存在。
地球本身是个大磁场,磁场也是一种能量。
人有精气神,这个神就是一种气,一种能量。
房间里当然也充斥着磁场,充斥着能量。
当我们把一切物品,都尽善尽美、物尽其用,一切物品的美感就展现出来了。
断舍离里谈的最多的就是“物尽其用”。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物品的角度上,如果我们的价值不能体现,是不是会抱怨、烦躁、沮丧、失去斗志?物品不是人,不会发声,所以无法表达,但是那种心情是一样的。
如果你买了一样东西,只是因为便宜、打折买回来,之后只是放在那里,相信你还会时不时地想起来“哦,我在那个时候还买回来一样物品,一直没用,甚至还没开封。” 这种思绪就会时不时地提醒你,你没有物尽其用,这种情况,就是在损耗你的能量。
反之,这件物品你转赠给能够使用的朋友,并且朋友特别需要这样一件物品,你会觉得很畅快,一是解决了朋友的问题,而是物品发挥它本身的价值。那么这种心情就会滋养到你,所谓“滋养”,就是能够让你内心更加的幸福富足的一种能量。
断舍离还提出——断舍离的前提,是足够清楚这件物品和“我”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以“我”的需要为前提条件。
比如一件去年买的裙子,放在那里,今年不想穿,一直过了穿裙子的季节了,还是没有想穿的冲动和想法,那么,要去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为什么我要留着这条裙子?”
——是因为裙子还没有坏?
——还是因为“说不定以后还会穿”的心态?
这两种情况都没有把“我”的需要放在考虑的首位,而是把“裙子”放在了首位,这样就颠倒了物品和人的关系。物品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才能够滋养到我们。而不是被物品所绑架,“因为它没有坏,所以我留着”,这样的想法必然会导致空间的压缩,这样的想法也会让更多不适合自己的物品填充进来,而分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说不定以后穿的着”,这种心态就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的。可是我们只活在此时此刻,这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则就是“改变”,改变无时不刻的发生,今年你不想穿,恐怕再多几个未来的哪一个年,也很难穿得起来,就算穿起来,这件物品也很难滋养到我们,我是说能量层面,已经失去了它最强的能量了。
断舍离的前提就是“我还需要它吗?”。以“我”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家里所留下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我所喜爱的,都是我的朋友,这是一种“人”和“物”互相和谐的状态。物品能够物尽其用,人也能够在使用物品的时候得到最大的滋养。
房间的堵塞好比人体的便秘,人体假如堵住了,会便秘,肚子会不舒服,垃圾毒素会在体内滋生。同样的,如果房间堵塞,气不流通,也好像便秘一样,细菌毒素滋生。
脏的脚垫好像动物的粪便一样不时散发着晦气,让人一看上去就心情不好。要是换上干净整洁的脚垫,你的心情会不会就跟着美丽起来呢?这就是滋养到你的身心,这就是能量的传递,也是一种磁场的传递。
茶几上还堆放着剥下来的果皮垃圾,不时地飞来几只小飞虫,让人不忍直视。如果有人视而不见,只能说他已经麻木了,谁不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呢?
脏乱的环境让人的心情不好,磁场能量低,运气也跟着不好,而明亮宽敞的环境,在提升个人能量的同时,运气自然而然也会好起来。
我们的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东西多了,反而让人迷失在外在世界,其实内在才是我们的根源,我们的力量所在。当开始实行“舍”,跟物品对话,就是跟自己对话,“我需要这样物品吗?” 慢慢地,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
再来就是达到“断”的层别,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当你在不断地舍弃多余的物品之后,你就是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所需,所以在面对商店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时,就能更加坚定的确定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这就是“断”。不会因为便宜、可能未来用得着而去非理性消费,这样不仅被物品牵着走,很被动,而且买回来的物品的储存空间会再一次被压缩。
最高的级别就是“离”,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太多东西,“少即是多”,离开对物品的执念,这就是断舍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