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宇事件应该告一段落了,尸体已经找到,死因也被官方媒体公布而且是专家给出的。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请胡某宇安息吧!
我常听村里人说:死了谁,可惜了谁。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为其惋惜,因为我深深知道他自杀的原因,更知道这不是个例,而我却无能为力,现在只能尽点绵薄之力,分享其中的原因,希望可以给别的家长警示,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1.胡某宇太懂事了。
这一点从他的成长经历就可以看出,他出身农村,但从小帮家里干活。
他固执地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有出息的唯一证明,以至于他成绩出现下滑时,会觉得对不起父母辛苦赚的钱。
都说村里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懂得赚钱的不容易,他们要想出人头地,要想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当这唯一的办法受阻时,等于是给他们切断了活下去的希望。
我高中有一位同学,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学习非常努力,可他们宿舍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晚上总是不睡觉,不是聊天就是通宵打扑克,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更影响了他第二天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他的成绩下降明显,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他觉得:要是学不好,就对不起自己的一日三餐,更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
后来我们相聚,他告诉我:那时候的他真傻,除了学习不知道将来该干嘛。随着长大和见识的增多,他才明白原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并且只要用心都可以成功。
前几天看到了一位学者的话,我颇有感触,大致内容说:有时把孩子送到学校,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不送的话起码孩子身心健康。
确实,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社会要培养的是整齐划一的人才,而这一点与人类追求个性的本性是相违背的。
解决办法:
家长尽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参加亲朋友好的婚礼,让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要让他们明白: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享受生活是才活着的意义之一。
2.学校或者说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比起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很多老师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更在意有没有给自己班均分拖后题。
各科老师都各自为伍,最大量地布置自己所带科目的作业,根本不关心孩子们总的作业量是多少,根本不考虑孩子们做了作业后有没有效果,根本不管孩子们是几点睡觉。
我记得我初三时,每天我们上完两节晚自习后,政治老师会安排课代表抄满满两黑板的题,还都是初一初二的,让我们下去做。
当时很多家长都夸她教得好,尽管当时我学习非常好,但我却保留我的意见。
如果说我们的时代是应试教育,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依然没有一点改变。
一位初三的学生曾经告我:他们英语老师布置他们抄单词抄笔记,从早上六点一直马不停蹄写到了中午一点。
这位还是重点班的学生,那些单词和笔记他都背会了,可他又不敢不抄。要是没背会,他都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去背。这样的作业,写了又有何意义?!
重点班都这样,普通班又如何去想象?!
学生真是敢怒不敢言。
解决办法:
假如社会没法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那就请在学校给学生多安排几位心理辅导老师,并向他们免费疏导心理问题。
如果可以,学校可以强制老师一天只布置一科的作业,所有科目依次轮流。
3.孩子们从小被教育得很死板,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
当唯一的答案被否定时,他们就会觉得万念俱灰。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
他们不知道,生活和做题是两回事,题无穷无尽,但答案通常只有一个,生活看似简单,但生活的方式却多样化。
他们看似每天在卷子上解决很多题,但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潜意识里却没有要解决的半点意识。
解决办法:
孩子从小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要让他们独自思考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不能独立解决,那就慢慢引导孩子,让他自己亲手亲身经历一次。
在孩子们心中要树立一个观念:方法总比困难多,人定胜天。
4.孩子与家长的代沟。
胡某宇失踪前,她妈妈专门从福建赶回了老家,与他交谈。可惜,她知识水平有限,没有说服胡鑫宇。
血液和基因可以瞬间把他们母子拉近,但思想的差距只会彼此越来越远。
这个问题,在农村非常普遍。
很多留守儿童,日盼夜盼着父母可以早日回家团聚,但父母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笑而不语,当父母整理行囊又出发时,他们又默默流泪。
在家仅仅停留几天的父母,当看着自家孩子有各种坏习惯和思想时,本想好好教育他们,却觉得理亏,觉得要这样做更对不起孩子,最后由得孩子的性,直到孩子不听父母的任何话,甚至是悲剧的发生。
解决办法:
每个家庭可以安排周会,一周一次,把家里发生的事情讨论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家庭凝聚力,让家庭气氛更和谐,让家人更团结,如果不能面对面,可以视频开会。
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命运,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需要全社会需要每家庭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