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

何谓慈善?《大般涅槃经》云: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慈善。

慧远大师,对因果报应的看法。《明报应论》云:圣人因其迷滞以明报应之对,不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也。何者?人之难悟,其日固久。
译:圣人是因为众生有迷惑情滞才阐明报应之理,而不是为顺应众生的迷滞来讲报应之理。为什么呢?由于人们迷滞难悟实在太久了,所以佛教只能根据众生的禀性,循序渐进地施设教化。

印光大师,主张: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两部书对佛教甚有影响:《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嘉言录》。

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

智信的佛教,是指要理智地信仰佛教,这信仰是信仰佛陀因大悟而得的真理(真谛)。
真理:亘三际, 历十方 。
亘三际:现在、过去与未来。
历十方:四方,四维(东西南北),上下。

一心生万法,万法归十界。
十法界:四圣法界,六凡法界。
四圣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
六凡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恶鬼法界,地狱法界。

身三业:杀,盗,淫。
口四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舍(挑唆离间)。
意三业:贪欲,嗔恚,愚痴。
不为,为十善业;为之,为十恶业。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菩提心相应。
十二因缘: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与大无我相应(性空)。
五阴:色、受、想、行、识。色:此处指人的形体与状貌。受想行识:人的心性(精神)。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阴,荫覆,亦作蕴:会聚。

四禅八定:四禅与八定。八定: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念舍念清净。
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三净肉: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wéi)我所杀。
三皈五戒破相之后,方要持素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for循环语法格式 for (初始化变量; 判断条件; 自加或自减) { 语句块1 } ...
    混世小码农阅读 358评论 0 0
  • 1. 初始阶段的网站架构 一般来讲,大型网站都是从小型网站发展而来,一开始的架构都比较简单,随着业务复杂和用户量的...
    大明天FC阅读 415评论 0 3
  • 我好害怕 害怕自己的不思进取 害怕不能成为你们的英雄
    爱撒娇的我大猫阅读 52评论 0 0
  • 福建连续好几周断断续续的连绵阴雨,雨丝斜飞,亲吻着发丝亲吻着手尖亲吻着大地上的一切。一切不好的事情终将随着这场春...
    将饮阅读 3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