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6 周日
今天我领婆婆去小区附近的浴池洗澡,这家浴池除了离家近,价格便宜,其他硬件条件比较低端,我是不愿意来这种地方洗澡的。但婆婆腿脚不好,就必须就近洗澡,周围的老太太们也都愿意到这里来。每次我们来均能碰到婆婆认识的熟人,婆婆和多数老太太们一样,特点是话多,认识的不认识见面就问这问那地“查户口”,给人家问了“底朝上”。她们把澡堂子也当聊天的社交场所了。
我是从来不参与她们聊天的,可能在老太太眼里,我是“冷漠”不理人的、“架子”比较大的。年龄不同、价值观、认知观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法深聊,浅聊我也没兴趣。只要我一打岔,她们就会“刨根问底”问我家里的事?什么我挣多少钱,老公挣多少钱,就差点问我家有多少存款啦?“情浅话深”这一点我最反感。可是老人们,不问这些她们又能聊什么?
搓澡员向我抱怨说:这些老太太们仔细啊!基本没有几个舍得花钱搓澡的,她们不是没钱,就是不会爱自己。就一心一意攒钱留给儿子孙子。
我知道她们也未必全是想留给儿子孙子,和爸爸想法一样,存钱是为了找“安全感”。中国这一代老人,出生在三四十时年代,那时中国有多贫穷,多落后,她们挨过饿、受过冻。和现在比较那是“天上、地下”两重天,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她们小时候,想都想不到的事。
说明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之路。物质条件改善速度之快让人思想观念转变跟不上的。一部分老人消费观念仍停留在她们小时或年轻时那个贫困的年代里,有钱也舍不得花,尤其舍不得花给自己。真是那句话“穷怕了”!
等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到了真正老年人时,一定比现在老年人开放的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个人的兴趣爱好及生活质量,舍得为自己花钱。不再做金钱的“奴隶”和攒钱的“工具”。
什么是人生底色?我要说的“人生底色”是一个人出身的原生态家庭留给人的印记。它是伴随人一生的,从小出身富裕和出身贫穷,不论你们成人后,甚至老年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已经完全一样,哪怕出身贫穷的已经超过出身富裕的。但身上骨子里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信息,还会“暴露”出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原生态家庭是什么样的,你曾有什么样的父母影响过你?
电视剧《因为遇见你》里实创集团董事长夫人何娟身上看到,她是出生于小城市的市井家庭,但她不愿意让周围的人知道她过去的出身,偶遇到小时候的伙伴王爱玉(在她家当保姆)就极力掩饰,怕她提起。而她对和她同样出身底层(保姆王爱玉的女儿)的儿媳张雨欣同样不接受(和她婆婆当年不接受她的出身同出一辙)。
好多电视剧里都描写豪门里小家小户出身的媳妇,都刻意回避掩饰自己曾经贫穷的出身,不愿意让人知道。所以说,凤凰男也好,凤凰女也好,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多么风光无限,但对自己的低微的出身还是很忌讳的、感觉没面子。不管社会怎么强调个人努力很重要,出身不重要,但就连他们自己都不接受这个观点,她们都认为出身贫穷是她们身上永远不能清除的“疤痕”。让成为上等人后的她们,依然如此“忌讳”,不能坦然去面对。
什么是原生家庭?网上定义是这样说的:“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网上具体解释是:“我们的性格或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本身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所给与输入的印记。现在,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和伴侣处事的行为模式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为了孩子,请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所以社会那么多人骂官二代,富二代如何如何,其实这些人是“酸葡萄”心里,内心是羡慕的,甚至是嫉妒的,却口是心非偏那么说人家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对。社会从来都是等级社会,从出生就给每个人定好从哪里启程。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生底色”。努力争取向上一阶层晋级,无可厚非,也社会进步倡导的主旋律。但没有理由指责、怨恨“出身”比自己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