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阴
“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完整的成长》
闹钟在6:36响起,孩子赖了会儿床,翻身起来了,比昨天快了些,然后很愉快的跟我们道早安。
早餐是老公做的馒头和花生浆,味道美美的。早饭后差不多6:20,建议孩子把囯旗下的演讲稿再朗读一遍,并借助于“荔枝”录制了下来,随后又读了一遍14课,到楼下才7:34分,比昨天早了20分钟,游刃有余的时间让人心情也很放松。
周五老公照常没有回家吃饭,这是否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了。我和孩子两人的晚餐简单多了:花生浆和着昨晚剩下的半碗饭熬成粥,妈妈帮我们弄好了豆腐包子,煮了几个,晚餐就解决了。饭后,孩子开始写语文作业。
7:30我们出门走走,孩子啃完了最后一根卤鸭腿。到楼下问她往哪儿走,“往卖酸奶的地方走,逛超市去!”一听这话,我的情绪上来了,“每天都要喝酸奶吗?不可以隔段时间喝吗?”(之前都规定她多久喝一次酸奶,后来慢慢没再管过,现在倒养成了出门就想买的节奏。习惯真是大人帮忙养成的…)
因为不能喝酸奶,孩子心里有了情绪。开始嚷着好口干,“你想想酸味的东西,就有口水滋润了!”
“还不是不管用!我就是口干嘛!怎么办?”
“要么现在就回家,要么就忍着回家再喝!”
这两个方案孩子都不接受。“是不是没有买成酸奶就想买水喝嘛?你是没吃过苦哦,想当年,妈妈…想想缺水的地区的孩子 …别想着我给你买水喝!我倒要看看不喝水会不会把你的喉咙渴的冒烟!”(不近人情的唠叨,看到了我内心的焦虑。)
一方面想让孩子吸取教训,出门是自己记着带开水,也想培养她吃苦的精神。
另一方面呢,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小小的愿望不被大人接受和满足,以至于后来心里有了阴影和障碍,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就是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无法接纳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别人对我好一点心里就别扭…带着这样的情绪长大,愈发的不接受自己的现状,明明做得很好了,还是不满意…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还指望别人看得起自己吗?很多时候就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它深藏于心,却没有通过好的方式把它发泄或转化掉…
我的情绪开始和孩子共生了,表面上看是她惹恼了我,是她不可思议,本质上是我无法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接纳、包容她。
除了闹着口渴,接着开始嚷着好累,“我又累又渴,想休息,还不让我坐!”她委屈的嘟着嘴,我气呼呼的独自离开,她随后跟上开始发着牢骚…
表面上我很平静,没有再多说什么,可是我的不满表现在脸上,孩子感应得到。
“我应该共情才行呐!”心里这样想到后,我开始揽过她的肩:“你的确是很口干了,回家后就说自己口渴了,我帮你倒好了开水,你没来得及喝就如画画了,然后吃晚饭,妈妈弄的饭味道也有些重,加之你又啃了卤鸭腿,更口渴了,我帮你泡了柠檬水,你一口都没喝就出门了…我还好,有喝米汤呢…”
听我这样说,孩子的表情缓和了些,开始接纳我的语言,不再抱怨,看看时间7:52了,
“嗯,猜猜我们能不能在8点到家?”
“能!”
“那好,你再坚持几分钟,到家就有水喝了…”
至此孩子接受了口渴没水喝的事实,仅仅源于为娘的我接受了她的情绪,一开始我就强迫她要接受自己的情绪和事实,说得轻巧!
走到卖甘蔗的地方,买了根甘蔗,(刚开始水舍不得给她买,却花更多钱买甘蔗,用以犒劳我和她吧。)甘蔗有些重,她很贴心的接了过去,她正处于换牙期,牙齿痛不方便啃,我帮她咬成小段,并在到家是用刀切成了小段。
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的快,关键是得有个理解她的人,能够让她尽情的释放她的情绪。想起在她小时候,因为她哭,无法理解,强迫她不准哭,还说“哭能解决问题吗!”多残忍啊!要疏通,不要堵塞!
其实,我也是个没长大的小孩,皆有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慢慢修复曾经的伤害!
近来孩子做事有些拖拉,源于我关注得过多吗?我责备她:“常立志,不如立长志!”她能很好的计划自己的事,可是往往无法全部完成,随后又有了情绪。
今晚,我都在泡脚了,她磨蹭着不肯洗漱,一会儿爬门框,一会儿站凳子上往下跳,结果计划了读经、写日记后就看电视,自己也说了时间允许的话。结果,读完经典已经9:36了,看来是看不成了。开始发泄了,“我准备边看电视边吃的东西白准备了…”
写日记也是带着情绪,字迹潦草!“别强迫自己写日记,不愿意写就放下!”我又火了,她趴在沙发上睡着了…其实她已经困了,却还想着计划中的事,跟我一样是不是有强迫症?
当我一味的指责她希望她能有颗平和的心时,是不是该想想她还是个孩子?失败是成长的阶梯,可是,我一再埋怨她没有好好合理利用时间,这足以给她造成更大的的打击,而无法让她从失败中总结和反思,导致恶性循环,我应该做的事,通过点滴进步肯明定她闪光的一面,让她有了成就感,自然愿意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