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恒道 参赛编号:289
01.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电影的明线是父亲的理想在女儿们身上的实现,暗线则是女儿成长过程中父女关系的演变。这部电影用很长的时间跨度,展现了普通家庭中比较典型的亲子关系,其中的规律与矛盾,跨越国籍,跨越阶层,跨越时代,默默地在每个人身上展现着。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一窥亲子关系的演化规律,掌握教育子女的诀窍。
剧中阿米尔·汗主演的父亲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严厉而又有些专制。他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身上,用魔鬼般的训练让女儿变强。为了让女儿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他不顾女儿的哭诉,剪掉了女儿珍爱的头发,让女儿在学校里备受奚落。他剥夺了女儿快乐的童年,也剥夺了她们爱美的权利,这样的父亲是不是很可恨?
但观众们恨不起来,因为这个父亲是真的爱他的女儿。在禁止女儿吃甜食之前,他会带女儿去甜食店吃个够。当两个女儿累了一天之后,他会偷偷地给女儿捏腿。他是父亲,也是教练,当教练时只能狠下心来。如他所说:“我只能在当教练与父亲中择一,在当教练时,父亲的角色就是次要的。”他爱女儿的方式也许有些独特,但他内心是为了女儿好,并且用这种严厉的爱让女儿独立了起来,所以观众并不讨厌他。
剧中的女儿也像大多数子女一样,有叛逆期。她们刚开始并不理解父亲,她们将他称为暴君,并开始反抗他,搞小破坏。但当她们听了新娘的哭诉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开始积极投入训练。当她们终于羽翼丰满,便和千千万万子女一样,离开父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在这一时期,大女儿开始质疑父亲的训练方法。父亲不再是她心中的神,父亲的很多思想在她眼里也成了陈旧迂腐的观念。昔日的英雄已经老去,今日的女儿也不再是那个依赖自己的乖乖女。当父亲站在小楼上目送大女儿离去时,那落寞的身影让人心疼。
但不听父亲劝告的大女儿很快就吃亏了,这时她才重新审视父亲的教导。当她打电话向父亲认错时,当父亲接过电话时,这对冷战很久的父女终于和解了。两人一起训练,最终终于赢得了世界级金牌。
纵观全剧,父亲与女儿经历了“管教——叛逆——理解——长大离家——否定——和解——相互扶持”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中很多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叛逆期吗?离家的你是否想念留在老家的双亲?现在的你可曾和你的父母和解?每个父母都不是完人,而子女正是在对父辈的批判性继承中才获得成长的。这部影片教会我们,要用交流与理解来达成与父母最终的和解,而父母要用爱心,来为子女遮风挡雨、创造未来。
02.
这部影片还留给我们一个问题:怎样做才是为了子女好?或者说,子女的未来应由谁而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是和剧中的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他们会以爱的名义,为子女们设计未来,而不管自己的子女是否同样认同这种未来。他们会按照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经验,为子女们设置很多条条框框。他们会将诸多负担强加给子女,让子女做到连他们都没做到的事。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让子女们的叛逆心加重,而且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梦想。
在阿米尔·汗主演的另一部电影《神秘巨星》里,也有一个父亲,便是这样的一个反面教材。他不让女儿唱歌,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他也舍得花很多钱送女儿去补习班,却不允许女儿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也为女儿找好了归宿,但这个归宿是让女儿远嫁他乡,嫁给一个素昧谋面的人。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引起了女儿的反叛,导致了父女关系的决裂。
对比这两部电影中的两个父亲,他们都是在女儿小时候强迫了女儿做了她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是尽力让女儿走上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一个父女情深,双双荣耀,一个父女成仇,妻离子散。其中的差别,源自何处?
答案或许在剧中新娘的那句话中。剧中的新娘也是被父母安排了命运,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当两个女儿向新娘诉苦时,新娘说:“至少你们的父亲认为你们是他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地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
其中的关键就在“有自己的人生”这六个字上。 “有自己的人生”,首先要让子女有独立而优秀的思想与品质。在子女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时候,如果对子女放任不管,让他们的思想被周围的坏环境带偏,成为三观不正的“熊孩子”,或者让他们成为没有独特思想的随大流的人,那只不过是让子女重复他人的人生罢了,何来“自己的”一说?所以要让子女“有自己的人生”,就要从小培养子女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意识。在《摔跤吧,爸爸》这部剧中,母亲怕女儿们练摔跤后嫁不出去,父亲霸气地回应,要让自己的女儿们选男人,而不是让男人选女儿。而在《神秘巨星》中,父亲却让女儿如传统妇女一样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从这点来看,摔跤手父亲已胜了一筹。
“有自己的人生”,其次要让子女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让子女流于懒散,则等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而生活时,他们便会因基础不牢而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巨婴”,或成为生活的奴隶。这样一来,子女们自然不能够“有自己的人生”了。在这部电影中,父亲训练女儿时会“狠心”地将两个女儿扔到水里,告诉她们不能依赖父亲,要靠自己的努力浮上水面。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大女儿也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情况下,靠自己获得了金牌,成为了真正独立的人。
“有自己的人生”,还要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理想。当子女们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后,便会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时,如果他们的理想生活与父母当初的期望不同,也请父母尊重他们的理想,让他们走自己的路。人因有梦而不俗,如果子女们的梦想因为父母的阻挠而破灭,那么即使父母提供给子女的是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那么他们也是谋杀了那个有梦的少年或少女,毁灭了子女们“自己的人生”。在这部电影中,幸运的是,两个女儿的梦想和父亲的梦想高度一致。这才有了最终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两个女儿的理想与父亲的理想冲突,那么父女的冲突肯定不能避免,结局也不太可能是喜剧了吧。
正如这部剧所展示的一样,亲子关系会随着子女的成长经历不同的阶段。在子女懵懂无知时,父母有责任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做子女的指路人。但当子女长大后有了独立的思想时,我们应懂得放手,默默地做他们梦想的守护者。而统一整个教育过程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子女有自己的人生。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子女的未来由谁而定?它应由思想独立的子女为自己而设计,但它的实现需要父母与子女的共同努力。父母的任务不是决定子女的未来,而是帮助子女自由、全面、健康地成长。就像种树一样,要关注树的根,关注肥料是否充足。只要树的根长好了,树想结什么果就由树自己决定吧。相信我,这样结的果实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