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腾文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驳斥陈相学习许行歪理邪说的一段对话,有一句“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从而驳斥许行希望天下的同类商品价格相同的荒谬。
原文如下: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大意是:
陈相辩解道:“如果听从许行的学问之道,那么市场价格就会统一,国家就没有假冒伪劣的产品。虽然是五尺小童去购买商品,也会做到公平对待,童叟无欺。布匹的长短一样,那么价格就相差不大;丝麻棉絮重量相同,那么价格就会一样;五谷分量多少相同,那么价格就会一样。鞋子大小一样,价格就会相同。”
孟子答道:“各种商品的质量与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地事情,有的相差五倍十倍,有的相差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如果按照许行的理论全部都搞成一样的价格,天下就会大乱。一双粗躁的鞋子与一双精致的鞋子,价格完全一样,人们会同意吗?如果大家都崇尚许行的学问之道,这不等于率领大家走向虚伪,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个人看法:
从孟子与陈相对话中,可揭示了2500年前,人类社会就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协作,正因为彼此从事自己的专业,才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从设计到生产再到交易再到使用,人类社会就是相互彼此依存,彼此借力,彼此交换劳动成果而生活。这期间,由于分工不一样,有的人参与直接劳动生产,有的人参与间接劳动生产,于是就产生劳心与劳力两大类型的劳动。劳心者大多为统治阶层,他们被归为劳动财富的剥削者,他们不需要参与直接的劳动生产,但是有机会坐享其成。于是许行觉得这样不公平,他就带领学生到腾国,一边劳作一边织席种粮食,自力更生,自谋生计,他希望天下所有的统治阶层跟他一样,与老百姓一样一边耕种,同时还能够抽出时间来作学问。
问题这样做的到吗?当然做不到,这种想法就是理想就是幼稚。就像同类型的商品,你能够要求价格一样,同类型的商品相差5倍10倍,甚至千倍万倍,都是非常正常的。这里需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同样是西装🤵,便宜的西装只要100元人民币,贵的西装🤵要1万,乃至10万人人民币一套。市场需求不一样,质量不一样,品牌不一样,价格自然不一样。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82:物之不齐
2018-8-14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