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我以前觉得很对。但现在,尤其是网络高度普及、人人都有发言权的今天,我越来越觉得,后半句其实非常值得商榷。
辩论是否使人明智,应该看双方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这种对等,包括知识层面、技巧层面、生活阅历层面、话语权层面和支持者数量层面等诸多方面。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辩论如同对战,如果双方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结果就是鸡同鸭讲,一个讲独孤九剑,一个讲骑马射箭,一个讲相对论,一个讲李宇春。双方对问题的理解不在一个层面上,导致自己的话很难被对方理解。甲觉得是常识、可以拿来作为论据的东西,乙却认为这是辩题需要讨论;甲一本正经的拿来说的事儿,乙觉得早有公论甲不过是在重新发明轮子。这就像大人试图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说服小孩子,小孩子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大人,最后弄的大人和孩子都无比痛苦。先秦诸子的论战为什么好看?希腊先贤的辩论为什么好看?无他,高手过招而已。让风清扬和楼下居委会的广场舞大妈切磋功夫,让鸿钧老道和路边算命的黄半仙论道,能明智才怪。
辩论是否使人明智,应该看双方对辩题有统一的认识和清晰的梳理。辩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往往会陷入歧路亡羊的泥潭。有的时候是无意中跑偏了,更多时候其实是由于能力不对等,导致辩论者要刻意使用一种能力去弥补另一种能力,造成辩论虽然很激烈,但却像脱缰的野马般远离辩题飞驰而去。这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大家口沫横飞慷慨激昂的说了半天,早就忘了最初产生的分歧时什么。这样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甲要说明A问题,就举了B问题做类比,举了C和D两个例子得出B到E,继而证明A 到E结论。乙对此表示不同意见,那么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证明由A问题不能导致E结论,方法上包括B和A不具备可比性,C和D 能证明B但不能证明A;或者C和D本身不正确无法得出B到E,更无法证明A可以到E;。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废话吗,辩论不就是这么个套路吗?但是,很遗憾,多数辩论陷入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层面的泥潭:情况一,乙指责甲,B问题不能和A问题类比,二者有个毛关系,你这都不懂,还说个锤子!情况二,乙指责甲,你说的C和D出处在哪里?那个信息可靠吗?你怎么知道那是真的?你在现场吗?人家亲口对你说过吗?你连真假都不知道还拿来当证据,还说个锤子!情况三,乙举出F和G的例子试图证明C和D不正确不全面,无法得出E结论,被甲用情况二中的话来质疑,于是又有了H 、I、J、K等无数新证据出现,陷入证真证伪的泥潭;情况四,丙突然插入,举出L 、M等证据,提出E+或E-的意见,并认为E+或E-就是A问题的结论,声援或者反对甲。然后丁跑来为乙打抱不平,指出丙的说法存在情况一、二、三所说的问题。然后还有戊、己、庚、辛等的加入和互相质疑。看得眼花了是不是?对,我也写的快吐了,但如果你围观一下某个争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大多数辩论到最后往往成了漫无目的争吵和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斗气。结果就是谁也没说服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还白白浪费了时间。这个时候不要说长知识明事理了,没被带沟里就不错了。
辩论是否使人明智,还应该看双方是否能就事论事而不是人身攻击。单就辩论而言,涉及的争议无非就是:例证是否能够证明观点,逻辑有无谬误或者疏漏、观点是否能够获得认同。但大多数辩论往往在三五回合之后就变成了你说历史我说阴谋你说阴谋我说逻辑你说逻辑我说常识你说常识我说智商你说智商我说情商你说人品你说人品我说作品你说作品我说粉丝你说粉丝我说阴谋这种无限往复循环中,并且变成了各种骂人言辞的集中营,各种帽子、标签满天飞,令人无法继续往下看。比如最常见的这个路子:一个人的文章里出现错别字——他态度不认真——逻辑不严谨——智商低——学校差——所在地区的人整个都不好——现行制度有问题——是否五毛或者美帝水军,最后某方以一个”你傻X“结尾转身而去,世界才算是清净了。逻辑啊常识啊啥的都不是关键,只有让你退出才是关键。这种辩论除了学会强词夺理和骂人技巧外,实在对明智无益。
辩论是否使人明智,还要看参与的双方是否能平心静气虚怀若谷。换言之,是抱着交换意见拓展知识的目的来辩论,还是教书育人观念输出来辩论,这对于辩论的质量很重要。既然是争辩,就不能指望对方完全同意你的意见——事事点头句句赞同那是幼儿园孩子和他们老师。辩论者可以指出不同意见,也可以说明自己认同或者不认同的观点,但直接判断对方观点的对错就有些不合适了,而对于对方指出的不同意见暴跳如雷则更不适合参加辩论——这种情况下还是回办公室做老板吓唬下属或者回家充大爷训斥子女吧。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在听到不同意见之后,自然会思考和比较,然后得出自己观点对或者不对。如果一方颐指气使炫耀挖苦的告知,多半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继而无暇思考固执己见,对明智毫无益处。另外,总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再多的证据再严密的逻辑都不采纳都不信任,对于这种人而言,辩论毫无益处,谁都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综合以上几条,能够遇到一组实力相当、自控力强、就事论事、虚怀若谷的辩论,难度要比自己看书思考大的多。而历史似乎也证明,很多真知灼见都是在作者独处时思考得来的,辩论或许催生了这一点,但单就辩论本身而言,未必能够使人明智。而以押宝的形式围观辩论,认为赢的人就是对的,自己却不愿意多加思考不问原因的人,怕是更难通过辩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