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码头,总会看见几艘弯弯的船儿静静地憩息在那里。这种小木船在当地语言里叫“KWASA KWASA” (瓜飒瓜飒)。加上发动机,可以跑到深海里捕鱼。
在码头的斜对面,还竖立着这样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悼念因巴拉迪尔签证登上瓜飒瓜飒小船而丧命的一万名死难者”。
原来小木船除了捕鱼,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还是许多人偷渡到法国海外领地马约特岛的重要交通工具。
同许多非洲国家一样,科摩罗在1975年独立之前,被法国殖民统治多年。它由四个小岛组成,其中的马约特岛(Mayotte)在十九世纪中叶被卖给法国,至今还归法国管理。
当年独立的时候,马约特岛的原住民自愿选择继续留在法国的怀抱。
刚独立那会儿,四个岛上的人可以自由走动,去马约特岛还没有签证这一说。马约特岛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医院、职能部门运行正常,这使得其他三个岛的居民在近二十年间大量涌入马约特岛。
有限的资源,额外的负担让法国很头痛。
1994年,时任法国总理的爱德华·巴拉迪尔签发了一项专门针对科摩罗三个岛的法案,即法案签发之日起,进入到马约特岛需要办理签证。这项法案就以总理的名字命名。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大量无法获得签证的人选择乘坐小船偷渡到马约特岛。尽管他们知道因为天气等原因葬身鱼腹的可能性比较大。木牌上所说的一万名死难者只是法国官方统计数字。实际上的死亡人数远远不止。
在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有近两成人长居法国,所以它在独立之后仍然与法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我想当地人对法国是既恨又爱的。因为每次有针对法国示威游行的时候,法国大使馆及大使私人官邸都由当地军队重兵把守。
示威游行的理由每次都差不多。无非是痛斥法国在殖民统治期间除了掠夺当地资源,并未做过实事儿。示威者放火烧辆车,用石头堵个路,宪兵持枪一到马上逃跑。
同样一批人,早晨可能还在义愤填膺,游行完就会跑到法国大使馆门口排队等签证,良心丝毫不颤抖。
年初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意大利某个港口参观。当时他的几个朋友在从小船上岸时不小心掉到了水里。马克龙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只有在科摩罗才能钓到人上来呢!
这件事快速在社交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居住在法国和本地的非洲兄弟的玻璃心立即粉碎,强烈要求法国外交部给个说法。
法国方面回复说,有什么好道歉的,一个玩笑而已。再说这些年我们没少帮你们从海里捞人。此事自然不了了之。
穷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吃不上饭这都不是事儿。但是你堂堂大法国为我们奔赴新生活设置障碍,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
那一万多名死难者自然都是总理惹的祸啦。
这神逻辑没毛病,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