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总是会变的,就像我们上了初中,感觉小学是那么幼稚,好多爱好开始变了,跟着行为也变了。这种行为是能够感知的,大人们都会说,这孩子长大了。
这是小的转折,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次小的转折,在漫长的人生中甚至看起来是平的,直到拐点出现。
我得转折呢,是在2016年,那一年我称之为“人生的转折年”,因为在那一年,我认识了李笑来,他要我珍惜注意力,颠覆了我的概念和价值观,进而改变了我的行为。同时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到TED,得到专栏等高价值的人群。
说是改变,其实我还是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只是注意力都投入到了区块链上,我认为自己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我戒掉了很多坏习惯,可是对于别人来说,我的语言习惯、行为习惯都没有变,我还是我。即使我想要努力证明什么,也是力不从心。
在一段时间后,矛盾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我开始闭门造车,和同事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再加上中间犯过重大错误,缺少耐心,让自己处处被动。我身边也没有朋友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懊悔,我还在进化着,这时候同事辞职了,其实,即使不辞职,也只是惯性的交往着,没了昔日的激情。
后来习惯了学习,去听课,报班等等等等。见到活人做到,让自己更加焦虑,在奋进中听到Bruce引用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自己业余时间的30%用来社交,建立新的连接”。人是有社会性的。
这句话改变了我,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要走出去,多去看看,多和人交谈,或者参加社团活动。那么长时间都没能改变我的行为,为什么这一句话就能够改变呢?
是因为前期的积累。
上初中时,我很怀念小学,觉得那时候作业少,下课就玩。上高中的时候,怀念初中,觉得那时候时间好充裕啊。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厌恶大学,一切都回到了灰蒙蒙的状态,并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就像等死的牛,我学知识是为了什么,那时候总是在迷茫中堕落,没有在迷茫中奋进。上班了,怀念学生时代,怀念意味着不适应,等适应了之后,对你的考核期已经过了,时间不等人。为什么我没有向前看,提前布局,而总是在到了眼前才去匆忙应对,甚至逃避呢。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活在未来。
被迫改变会很痛苦,就拿自己来说吧,说一会话就没电了,充电时间又很长,剩下的没电时间处于省电模式,自然不能更好的交流。我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像是出自内心,即使出自内心,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内心已经转了很多弯,是为了委婉,还是曾经受过伤害呢。
这不,又要聚餐了,我发怵啊,主动去挑战还好,可自己像一个胆小菇,不好高谈阔论,更喜巴山夜雨。
回到行为上,让自己真正做出改变的是认知,改变认知的是别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