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自播出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季,在诸多同类的喜剧节目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无论是舞台效果还是节目编排上,都一直非常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的完美。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8.1到第二季的7.9和第三第四季的5.5、5.3,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作品质量的下降,对比一下,这个质量的下降较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喜剧团队在创作时混淆了悲剧的内核和悲剧的喜剧化表达。
别林斯基曾指出“可笑构成喜剧的特色”,所以,引人发笑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是否成为喜剧的重要标准。但喜剧中的笑与现实生活中生理层面的笑有很大的不同。人类最初的笑来自于自身的舒适表达,之后人们慢慢发现身体的反射、对荒谬的认知等一系列原因都会产生笑这个行为,与现实生理层面的笑相比,喜剧中的笑包含一些思想感情。许多喜剧为吸引观众,多会从弱者的角度自嘲,与强势的一方形成巨大的反差,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比如陈佩斯演的陈小二,假装警察被识破以后说:“我是小偷,我怎么能是小偷呢?”同伙回应:“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这段对话引起观众阵阵发笑,而这个人物塑造显示了这个角色的迷失,此时此刻,这个人物是悲哀的。再比如那句经典的:“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革命,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这句台词让观众捧腹大笑,可仔细分析一下,这不也是小人物的悲情心理吗?所以,人物的悲情引发了与观众之间的一种差势,使观众产生一种优越感,使得台上台下一片和谐,演员所饰演的人物,用自己的悲情换来观众的笑声,所以,这就是喜剧的悲剧内核。
而悲剧的喜剧化表达,是指通过喜剧来表达悲剧的主题。悲剧的喜剧化表达通常有:一以喜写悲,用喜剧化的方式表现人物悲剧无奈的人生;二以喜衬悲,在人物和故事剧情发展过程中制造喜剧气氛,用鲜明的对比反衬悲剧的无情;三以喜促悲,“喜”是“悲”的预兆,大悲往往在大喜之后;四悲喜交融,悲喜交加的剧情和人物设定,使观众充分融入情节中达到一种无障碍审美。但不是所有的悲剧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可以用喜剧的方式表达。比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无论从创作角度还是观众审美角度,都没有合理的喜剧表达空间,如果强行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会使人物形象崩塌。例如在第一季作品中,贾玲塑造了一个好吃懒做、没有担当的花木兰形象。这种对人物形象的恶搞,不仅引起观众反感,而且使得节目停播一周并道歉。同样是喜剧表达,第一季沈腾致敬卓别林的作品,吸引了无数观众,但是从故事情节来看,这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使人笑完之后陷入思考。被誉为“香港喜剧教父”的詹瑞文,其作品无论从表演实力还是舞台表现力上都堪称完美,而从喜剧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悲情有余、喜感不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过于悲伤,没有将观众带入喜剧氛围。而第四季中,贾冰的成功在于把把悲剧内核表达的流畅自然,无论是快递小哥、农民工、还是出租车司机,这些形象的塑造使得大多数观众都是在捧腹大笑之后深深思考。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中的作品以喜剧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在荒诞的背后是悲伤。而之后几季即使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也不能做出超越,与其混淆了喜剧的悲剧内核和悲剧的喜剧表达不无关系,其故意扮丑引笑的产品只能称之为笑点而非喜剧,即使最后生硬的带一波悲情节奏也不行,喜剧中的悲剧内核不是浮在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