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故事的大幕刚刚拉开,在那荒芜的高原上,不断翻滚着的线条好似满天狂沙扑面而来,画面充满颗粒感。“我”在跋涉中距普菲尔越来越近,动态的画面渐渐安静了下来。一线作山坡,一点作人,大量的留白除了引人好奇之外,更多的是凸显高原的寂寥与肃穆。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类似,“唯长堤一痕......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壮阔的自然与渺小的人形成对比,那自然更壮阔,那人更渺小。镜头拉近,不绝的风沙中渐渐露出普菲尔坚毅的面庞。
后来说到,高原上的几个小村庄如它脚下干旱的土地一般失去了生命力,村庄中的人皆绝望,他们互相仇恨残杀。此时的画面如沙画一般,不断地变换着,线条旋转成漩涡,如黑洞般给人以致命的吸引力与压迫感。画面切换,普菲尔静静地牧羊,种树,张弛有力。一快一慢,同样是鲜明对比——别人沉溺于绝望的时候,他在创造希望。
普菲尔每天默默地播种,这干涸已久的高原岂是他滋润得了的?可谁知,渺小的人竟有惊人的能量。多年后,“我”再见普菲尔,描写高原的画面早已不是飞沙走石的,而是油画般的静谧与安详。漫山的黄色花朵,随和风飘扬;伴飞鸟鸣唱的,是自山顶流下汩汩的溪水;隐约的蓝紫色花廊下,人们翩然起舞。朦胧而宁静的美,恰似莫奈的笔下的莲,与旭日下的港口。这一切,都源于普菲尔数十年来每日洒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