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
小时候总听见老爸哼唱这首歌,感觉调调很逗。
老爸年轻时候的性格非常潇洒,再加上一米八的大高个,梳着90年代初流行的头发,穿着皮衣,牛仔裤,骑着摩托,手里拿着大哥大,腰里又别着BP机。整一套下来应该都是当时的尖货。
小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每次我爸送我去学校都格外引人注意,当然,我总觉得是我的原因,因为老爸给我买的裙子,小皮鞋,书包,文具,不出一周就在小学校流行开来,同学们都照着我买。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说,10岁之前的我也是当地的IT GIRL,流行风向标了。
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老爸一定很拉风。但是我小时候真的不太懂,只觉得他很烦。初中有次开完家长会,去同学家里玩,我,同学,和同学的妈妈一起在家。阿姨说,妮妮,你看花花的老爸多帅啊。同学回怼:切,我爸也很帅好不好。阿姨说,嗯,你别吹牛了,人家爸爸帅,你看那么高的个子,穿着风衣,多帅。
再往前,和妈妈在大姨家的诊所看病,医生是妈妈的小学妹,聊起来以前的故事,说,你不知道你老公年轻时候多帅,多少女孩喜欢他。妈妈笑笑说,有吗?我没觉得。那医生又说,帅得很,你是不知道,当年……
怎么说呢,我很难描述,毕竟越亲近的人,在自己心里的印象其实反而越模糊,尤其是长相。你现在去想象一下你最亲近的人的脸,真的只有一个轮廓。他眼睛是不是一个大一个小?脸上有没有痣?眉毛是啥样的?你会发现确实不大容易想起来。
有一个印象就是,看《大宅门》的时候,我发现,我爸和陈宝国那么像。或者说,陈宝国和我爸那么像。剧中白景琦的发型,脸型,凶起来的样子,个头身型,豪迈的个性,是有那么一丝相似,也让我觉得特别熟悉。所以后面我就格外喜欢陈宝国演的剧,当然他演的确实好。后面也喜欢陈道明,两位演员老师出色的演技,让无数妈妈阿姨辈的女人迷恋和崇拜,也让我们这些小辈尊敬和喜爱。再加上小学里好朋友姓陈很漂亮,男同桌姓陈很机智像哈利波特,成绩特别好。这就让我对陈这个姓氏印象好得不得了,后面认识的陈姓领导,同事,在我这都被加上了一层美颜高智滤镜。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衣服鞋,永远大一号。而老爸买,总是刚刚好,精致又漂亮,也贵的多。跟着妈妈出门,她买东西用完跟人家讨价还价半天。但是她自己的衣服又都很贵,九十年代初她买的毛衣都几百块钱。后面生病不能穿了送给别人她还很不舍得。哈哈。
老爸就不管那么多,什么都给我买的很到位,让我很开心,所以总爱跟老爸出门。三四岁的时候,区里过正月十五超级热闹,一条大马路全是打腰鼓、扭秧歌、舞狮、踩高跷、扮西游记等表演的队伍。人群熙熙攘攘,密密麻麻。这时候就会有卖冰棍的出来,那时候的冰棍大多都是一毛两毛钱,好一点的五毛钱。再好的,一块两块已经超级奢侈了。而老爸总是给我买一支五块钱的“大火炬”巨型巧克力奶油冰淇淋,然后把我举过头顶,坐在他肩头。我坐的高高的,老爸说,这会能看到猪八戒了吗?我舔着冰淇淋,心满意足地说:能!然后我们在周围人艳羡的目光中离开。哈哈哈哈。
因为老爸的溺爱,和老爸老妈一时的疏忽,甚至酿成了一桩小小的惨剧,说来相当可笑。
有一年冬天,妈妈照例给我买了小皮鞋,又是大一号。穿着皮鞋不合脚,我走起路来踢踢踏踏。老爸回家看到了,气的无语,确切地说,是觉得尴尬,他觉得他女儿出门不该这样,所以拎着我马上又去买了一双,价格是老妈买的三倍。大鞋子系鞋带,说起来算是现在的马丁靴那种。合脚的是魔术贴的,漆皮小红皮鞋,美滋滋。
那我自然特别喜欢好看的了。买东西首先要好看,不好看免谈。估计我的颜控的坏毛病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一般的和好看的一定要选好看的。好看的里面再选质量好的。首先要好看。甚至前阵子,朋友还打趣我。说,老铁,你不会到现在找男人还要好看的吗?好看不顶用的呀。我嘴上说,那倒也没有。心里想,不然呢?
其实找补一下,也不是不行:作为儿童来讲,穿魔术贴的鞋安全方便呀。
当然这在那时候完全解释不过去,哈哈,小时候懂啥,只觉得这双鞋好看,我真喜欢。
所以,后面,妈妈买的那双皮鞋,就很少穿了,就常穿爸爸买的这双。
然后惨剧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和所有的惨剧一样,它来的很自然,自然到你完全意识不到它是个惨剧,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那时候(爸妈)他们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偶尔爆发争吵,可能当时也忽略了一些小小的细节。
后面有天,妈妈看我走路姿势有点怪,问我怎么了,我说脚痛。她让我赶紧把鞋子脱下来,让她看看。得了,这一看不得了,发现我的脚在鞋子里面已经蜷缩着展不开了。
鞋子小了。也就几个月的事。他们没意识到。我更没意识到。
妈赶紧把那双小皮鞋丢一旁,说太小了不能再穿了,送给其他小孩吧。我内心在滴血。
拿出来她买的那双,欸,一穿刚好。
好像也就是秋天到开春这几个月的事。
然后我的脚指它就有点轻微的变形了。小时候骨头软吧可能,稍微压迫一下,就变形了。
脚指有点变形,他们赶紧送我去医院,也因此爆发了一阵争吵,在争论这起小小的悲剧到底是哪双鞋导致的。我也记不清争执了什么,估计我当时也到了已经可以自己洗脚穿鞋,但是还不太会表达不适的尴尬年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家沟通不顺畅。他们那时候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没经验,一时疏忽也是有的。
除了这个小小的插曲,整体来说,平心而论,童年的我对爸爸非常满意。因为他总是往家里带一些新鲜玩意儿回来,比如大哥大,BP机。
大哥大我只记得很笨重,倒没怎么用过,好像很贵,所以他一般都是上班的时候带着。BP机,我和我妈一个,他一个。我就记得,经常在下午七点左右,他还没回来,我妈就教我给那个服务的号码打电话,说,请和xx说让他回家吃饭。然后过一会儿,BP机滴滴响了,打开一看,上面显示:知道了,8点左右到家。
除此之外,就是出差。那时候我太小了,也记不清去过了哪里,但是后面听他们讨论起来,说我小时候跟着老爸出差去过很多地方。湖南,西安,山西什么的,我什么印象也没有。
也不对,我只记得吃。
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各种各样的饭店:彩色的玻璃,大圆桌子大转盘,有的包间里还有假山盆景,唐三彩。盘子里摆着各色造型的菜品。其他都忘得差不多了。
后来长大以后看电影,以及在广州一些老街逛,总觉得那些老建筑好眼熟,那个风格和字体很熟悉。可能小时候来过?也未可知。
这么想来,10岁之前的我应该是个很招人羡慕的孩子。我有妈妈从上海带回来的文具盒,大熊猫毛绒玩具。有老爸买的穿不完的漂亮裙子,衣服。还有姥姥给的吃不完的零食。我跟同学用座机煲电话粥2小时导致电话欠费。
有句话说,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老爸老妈经常说,他们照顾我更用心,我比我妹享受得多。
这就导致小时候的我变成了一个娇纵任性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