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彩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靠谱了,比如,答应别人的事一拖再拖。对方急死了,都要跟我翻脸了,然而她每次都能找到很多貌似正当的理由,搪塞过去。
工作看似很忙碌,其实只有自己知道不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完成...
关于拖延这个老难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敌人,以前我以为自己不够自律,不会时间管理,直到今天看到这本书《拖延心理学》
这本书让我对拖延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
今天给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中前半部分关于拖延这个老难问题行为问题。
01.拖延跟什么有关系
拖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埃及语中有两个词可以翻译成“拖延”,而且这两个词都与生存有关。其中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精力,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另一个词暗指拖延是一个坏习惯,指人在完成一项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懒惰。
所谓拖延,书中这样解释道:
我们总是推迟自己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拖延跟智力没有关系,男性比女性更剩一筹,年龄大的人拖延越小,作者认为,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人们不想再浪费自己有限的时间,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退出了竞争的舞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终于能与真实的自己融洽相处,对自己取得的成就甚为满意——或者相反。
在竞争越激烈的环境中,工作压力越大下,人们越容易拖延。
在这本书中,作者说到:
从根本上来说,拖延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是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拖延竟然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竟然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尊上的问题。那关于自尊,在这里插入一个题外话题。
02.关于自尊
关于自尊这让我想到了《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提到的,自尊不能解释一切现象,但可以廓清人的很多行为动机和某些行为偏差:
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这些方面统一构成了我们人格中最为基础的维度之一:自尊感。
当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幸福无从谈起。当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很难做出好决定。相反,自尊心太强,又会经常感到受伤。
拖延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对自我价值感认同低。很多时候我就认为自己不会成功,或者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03、拖延的根源
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作者提到,人的拖延背后的行为根源:
(1)成功信心不足——凡是太想完美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害怕。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别人高期望值的社会,成功就是完美的带代名词。
所以害怕如果行动了,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自己。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是在害怕自己不被接受,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自己。
虽然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非常痛苦,但是比起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容易承受。为此拖延是自我保护的盾牌和一种策略。
(2)恐惧失败,追求完美。拖延是一种应对恐惧的心理策略。
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己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却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我们认为,拖延可能是一种应对这种恐惧的心理策略。
当对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现感到失望时,他们不仅会认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败了,还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当完美主义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拖延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04、解决拖延——重新定义成功
总结拖延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想拖延,而是害怕失败,怕自己做不好,自我价值感低,无法面对做不好带来的结果。所以,我们用拖延来代替了选择。
如果我们能重新定义成功,不要仅仅因为某些事情是我们所惧怕的,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当下就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它们永远都是真实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我们开始解决导致拖延的心理焦虑时,我们就会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当我们前进的时候,可能会再次出现害怕成功的矛盾心理。
进步就是对自我挫败的习惯说不。
重新定义成功,书中说如果成功定义为“及时追随目标”。从这个定义来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就会感觉自己是成功的。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成功的。
改变会使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种改变,你可能会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与风险相比,它会让我们进入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适应成功.
这就是关于拖延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明天继续为你分享拖延背后的心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