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年
细算我来简书已有四个月整,共写了十三篇文章,不多而且不算满意。
曾经的新鲜劲儿被时间消磨殆尽之后,陪着它一起降低的,还有文章质量和阅读量。内涵和功底还几乎为零,我却多了几分浮躁气儿和功利心。写了四个月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作了。
后来才发现,我的能力和心态都出了问题。
01.通过听课学会写作?后来我劝自己放弃
我曾经也是“买课大军”中的一员。
我第一次为写作课付费的原因很简单,大概就是好奇、崇拜和向往。当时看到二十来讲的内容概要的时候,我莫名兴奋起来,就像喝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鸡汤一样,觉得听了这些技巧,大手一挥就能写出深刻文章。
实践证明,我错了。
我兴致满满地认真做了课程笔记——标题技巧、排版、金句......整理完之后仿佛自己半个脚已经踏入成功的大门,开始的几篇文章我也一气呵成。
可再写的时候,我往往能耗上大半天的时间。脸憋的通红,想说想写的卡在输出边缘,硬是表达不出来。
从前的感觉不再,我开始拼凑了。写的时候总有种初高中写命题作文,从作文书上摘抄的感觉——那么勉强和生硬。我看着自己东拼西凑的文章,心生厌恶。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你爱过的人和走过的路。”我曾经一直觉得这句话华而不实,现在看来,是句真理。
为什么不深刻?为什么表达难?还不是因为肚子里没东西。
去年九月之前,我几乎全部的认知,都只有考大学。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小姑娘,几篇文章就足以把十八年为数不多的“人生经历”叨唠完了。
写作是实打实的东西,玩不得花架子。不扩大眼界和格局,看到的永远都是鸡毛蒜皮。
新媒体写作门槛低没错,有技巧可循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正是这两个特性,催生了小白们的浮躁。浮躁演变为焦虑,最终化为放弃。
其实,再多的写作技巧,都不如牢固的基础和广泛的积累来得重要。
我开始搭建素材库、金句库,开始逼自己每天看几篇优质大号的文章,开始静下心来好好看本书。
写作痛苦,无非是能力不够;而开始迷茫,则是野心太大。
能力配不上野心,最为致命。
写作是种能力,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行动起来,才是治愈焦虑的良方。
02.当爱好掺入功利心,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我刚开始写文章的理由很简单——喜欢、感兴趣、时间充裕。
但随着对新媒体写作了解的深入,我的头脑里有了 “10w+”、“爆款文”、“上稿”等等的概念。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我可不可以也通过写作挣钱,甚至发展为我的职业?
这想法产生的时候,我有那么一丝抗拒,总感觉自己玷污了什么神圣的事情。真的,那时的我觉得,写作是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掺杂功利心的写作,都是耍流氓。
可天天遭到那些“写作月入过万”的文章或课程的轰炸,我虽不完全相信,但还是会动摇和动心。
我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没有得出结果,反而变得焦躁不安。我开始关注粉丝数的浮动、浏览量的多少、评论和点赞。
我逐渐开始太注重格式了,以至于写出的文章不深刻、无内涵,像一个花里胡哨的空壳,虚假地招骗过客。
看着数据的不断下滑,我猛然惊醒,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功利心”牢牢困住,险些走火入魔。
我慌了神。我问自己:“你到底喜不喜欢写作,还是只是追求金钱和名利?”我确认自己确实喜爱之后,开始找寻那个平衡点。
月入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里有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喜爱。
我接纳了自己的爱好开始掺入功利心,我们都是世俗里的凡夫俗子,谁也不能要求谁去做个不闻功利的圣人。但我们首先要确认的是喜爱,在此基础上,找到平衡点,踏踏实实地去提升能力——与你想要的金钱所匹配的能力。
我在最焦虑,最觉得写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打了一大堆字给一位新媒体人发了过去,诉说了自己的困惑。
他只回了一句话:“先看书,广泛摄入吧。”
这位每天推广“月入xx”、“写作变现”的老师,告诉我先好好看书吧。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与其关注虚无缥缈的浏览量,不如老老实实地看几本书;与其研究写作变现,不如踏踏实实地搜集素材,积累话题。
我不愿在可以无数次仰望星空的年纪,埋头捡拾地上的六便士。
03.如果无法享受写作,那就只好越痛越爱
写作是痛苦的吗?我之前一直不这么认为。
小学的写作给我带来了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羡慕的眼光;初中的写作让我每周都期待着,向全班同学念文章的那个时刻;高中的写作给我带来了语文的高分,每次写周记也是洋洋洒洒上千字,酣畅淋漓。
直到上了大学,自己选择了闲暇时间码字时,顾及得多了,写起来也费劲了一些。但看着文章一点点完成,自己心里小小的满足仍旧不断地冒出。
可那天听写作语音课的时候,一个老师说:“写作必然掺杂痛苦,要考虑选题,框架,还要不停地改稿,如果你觉得写作轻松,那你八成在自嗨。”
我有些发愣,但想想也挺对的。如果写作只当做爱好,用于自娱,自然享受,而一旦想要传播出去,掺入痛苦也是必然。
可我没想过放弃。就算绝大多数的过程是痛苦的,我坚信,一定会有那个让我享受和欣喜的瞬间。
如果无法完全享受写作,那就只好越痛苦,越深爱。
对于写作,我心甘情愿,然后理所当然,最后希望,我义无反顾。
04.在一字当头的年纪,我还不想假装
电影《艋舺》里有一句台词: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当时和同学一起看这部电影时,这句台词一出,身边的人分分点头,表示自己就是那个“遍体鳞伤之后的草”。
我噗嗤一下笑了,心想,一群二十岁不到的人,能经历什么遍体鳞伤?我悄悄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我还年轻,我要成为风。”
写作也是一样,我在经历了前段时间又矫情又丧的日子后,忽然看开了许多。
浏览之前自己写的几篇文章,我发现其中充斥着满满的说教。我倒吸一口凉气,我在干嘛啊?
十八岁的年纪,在文章里老气横秋的满嘴大道理,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有着小拖延,经常被爸妈唠叨的人。
“假装”真累。
其实细细想想,我已经在同龄人中足够幸运了。高考录取了不满意的专业,误打误撞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写作;别人打游戏,刷抖音的时间,我会拿其中一部分去码字和看书;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也让我提前认识到了,格局和眼界的重要性。
所以,在一字当头的年纪,我想尝试着,活得洒脱一些,写作不再无病呻吟,也不再啰嗦着一些自己都不一定做到的大道理,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足够了。
至于内容、技巧、素材......我想我还有足够的时间,供我去积累和成长。不要急,不要慌,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讨好,不逢迎,不去过度担忧未来,认认真真对待自己敲下的每一个字,看过的每一本书,这是我想要的状态。
余生还长,何必慌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