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S-24-02:阳明四句教
1.常读语录智慧启,不读语录无明生,读语录学智慧,践行外求知识,内修慧心,我是富有而心性光明的人。
种种子,培养良好的业力习气。
2.有同学说王阳明也是儒释道三家的,所以我也要从儒释道三家走?你怎么看?
不能博而专,而应该是专而博,先专再博学,不然容易跑偏。
3.为学日益,所以要学习各种?博而专,专而博?
为学日益,要多学习,每天多学一点。
但是有个前提,先要有专,再去博学。比如儒释道三家,如果都想学,首先要精通一门,然后再去学另外两门。
4.从心的角度解读四句教?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的本体好比水,本质都是清澈的。当我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为了自己利益争取的念头,这个时候就有了善恶之分,就好比水里掺杂了泥沙变得比较浑浊。
而我们内心其实一直有一个标准,知道什么念头是善的,知道什么是错的,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的良知。只不过,我们经常因为种种欲望而产生的各种私癖,让我们找了各种借口来遮蔽了我们的良知。
我们想要让浑水重新变成清水,就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同理,我们想让我们的心重新回复清明,需要做的就是遵从自己的良知,格除我们的种种物欲,让恶念减少,善念增加。
5.从立场的角度解读善恶?
所谓的善恶,只是因为立场的不同,身处不同的立场,你的对立面相对你来说,就是恶的。
比如说狼吃羊,牧民的角度来说,羊是我养的,狼竟然要吃我的羊,狼当然是恶的,所以要把狼打死。
可是从狼的立场来看,羊只是它的食物,不吃羊,狼就会饿死,牧民竟然要阻止我吃羊,还要把我打死,牧民对于狼来说就是恶人。
站在羊的立场,羊并没有犯错,可是狼要吃它,那么狼就是恶的;可是,牧民最后也会把羊杀掉吃肉,或者卖给别人杀掉吃肉。对于羊来说,不管是牧民还是狼,最终都会吃掉自己,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再比如说游戏里的高级场,有一个玩家在游戏里是高倍数,赢了可以得到大量金币,这时候肯定会想尽办法让自己获胜,这时候阻止他赢的人,从他的角度来说都是坏人。
可是他赢了,就代表着其你要输很多金币,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你就会联合其他玩家阻止他赢。这个时候对于你来说,高倍数玩家就是坏人,帮助你的玩家就是好人。
然后到了下一局,刚才帮助你的玩家是高倍数了,这个时候他就成了你眼中的坏人了,而上一局你的对手可能又会成为你的队友。
这个就不能说谁对谁错,都只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去而已。
6.让你不舒服的一定是你有问题,让你舒服的就一定没有问题了?引发思考一下?
为什么不舒服?因为自己的欲望没有满足。为什么觉得舒服?因为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舒服或者不舒服,其实都只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执的存在。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让自己舒服的时候了呢?
当然不是,只不过我们并不是把舒服当做自己的目的,而是去掉内心的我执,按照事情的规律和发展去做事。
当我们掌握了某种规律,并且按照这种规律做成了事情的时候,这时候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就叫做 法喜。法喜不是通过外物刺激我们的欲望而达成的,而是从我们的自性中流漏出来的。
后面三道题,抄黄河同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