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办事,周末顺便带女儿到迪士尼乐园,人山人海,温度接近40度,排队两个小时,人都快扛不住了。我不禁感叹迪士斯尼强大的吸引力。美国人之前用坚船利炮没能征服中国,但是文化和创造力,让很多人臣服于美国的文化。
有形的商品,容易复制,而像迪斯尼这样的电影娱乐和文化IP,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排他性和外延性,大部分有形商品的利润会锁定于零利润附近,想要挣钱,就要想其他办法,如罗永浩的手机小米的手机等,硬件都是不怎么挣钱。
迪士尼这类IP资产是可以直接赚取利润的,它拥有唯一性,因此脱离了传统有形商品的功能性或者价格层面的竞争,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定价权。乐园内的商品价格,完全脱离了商品的正常溢价,比如一把伞要一百八十,同样的伞外面最多三十块钱,迪士尼打上了独有的IP和他在乐园内的独有场景,溢价得以实现。
这样的IP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很耐人寻味。
以罗永浩现象为例,你可以不喜欢罗永浩。但他的知名度、影响力、价值观和他所生产的锤子手机和操作系统,虽然还不是那么的强大,但品牌二字已经无法完全概括罗永浩和他所做的那摊子事儿。
我试着总结一下:它是基于硬件、软件和价值理念所聚合成的一个独特的IP,这使他区别于vivo、华为和小米,更接近于乔布斯生前,苹果早期的那种状态。虽然他也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试想,哪个名人不会有争议呢?乔布斯生前就有人吐槽他没人性啊!或许正是这种争议,让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品牌、IP甚至宗教。
把有持续生命力的品牌拿出来研究,会发现,以后的消费品必须这样玩,你得有一个人格化的或者拟人化的企业标签,比如苹果的乔布斯,迪斯尼众多的卡通形象等。
诺基亚和索尼是硬件好,从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这是以高效硬件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后来需要硬件加软件,苹果和众多智能手机品牌都是这样的典型公司。
而到现在呢,就需要人格化的品牌内涵,独特的价值主张,别具一格的传播方式,这样才可能触及用户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更深层次的认同,就像我女儿现在对鹿晗和吴亦凡的喜爱一样,正是因为这种喜爱,会包容小鲜肉明星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下一代高级别商业的表现。
三十多年前,日本的电子表将以瑞士为代表的钟表业差点击溃,不得已瑞士的钟表业避开了功能层面的竞争,将钟表业向奢侈品化方向打造,才避免了整个产业消亡,如果瑞士的钟表业,让亚洲人来经营 ,不善于摆谱的亚洲人,形成传统钟表业的价值多半会远远低于目前瑞士钟表业的价值总量。
瑞士的钟表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品牌运作以及明星代言,更接近于文化和艺术,就是现的IP,因此它可以脱离于产品本身的成本和价格,形成一套独立的价值体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活法 。
总结一下,未来的品牌应该是基于IP的全新表达。首先,企业创始人的内心得充满了爱,这种爱是对用户背负的巨大责任;还得有能力将主流的普世价值观放大和演绎;更重要的是你得有无中生有的想象力,甚至在高级阶段,会发展成为“妄想症”的这样一种病态的偏执狂,那你离成功就不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