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贝大叔,公众号同名
2025 年春晚我坐在电视前看完整个晚会,那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与新鲜感,就像专门为 70、80 后精心筹备的惊喜派对。
仔细一瞧,这场春晚可太有讲究了,处处都透着对 70、80 后青春回忆的致敬,同时又巧妙融入新时代的潮流与国家的发展,再搭配上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台设计,让大家看得目不暇接。
70、80 后偶像齐聚,回忆杀拉满
2025 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李子柒惊艳登场。她身着黄青色渐变长裙,由植物染料染色,材质是苏州 “吴罗”。
头饰用洛阳牡丹瓷,肩饰有青神竹编与英山缠花,璎珞为绳结技艺制作,蝴蝶翅膀融合潍坊风筝与织金工艺。
她融合确山铁花、庆阳剪纸等非遗与科技,尽显文化魅力。
这次春晚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主力军是 70、80 后耳熟能详的老牌著名演员和歌手,简直就是一场 “回忆杀” 盛宴。
一开场,熟悉的面孔接连登场,就像打开了装满青春记忆的宝盒。
比如赵雅芝和叶童,这对《新白娘子传奇》的经典组合,再次同框,瞬间把大家拉回到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
70、80 后当年守在电视机前,为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或欢笑或落泪,如今看到他们站在春晚舞台上,岁月似乎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不明显,恍惚间,青春的时光又回来了,那些放学后飞奔回家追剧的日子历历在目。
还有苏有朋,小虎队的 “乖乖虎”,当年可是无数少女心中的偶像。
他在春晚舞台上一亮嗓,那熟悉的旋律和青春洋溢的歌声,让台下的观众忍不住跟着哼唱。
曾经青涩的少年,如今已成熟稳重,但一开口,依然是记忆中的味道,唤起了大家学生时代对偶像的狂热和对美好青春的怀念。
再看小品界的扛把子沈腾和马丽,多年来一直是春晚的常客,也成了 70、80 后春晚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对王牌组合带来小品《金龟婿》,本以为能像以往一样戳中大家笑点,让人捧腹大笑,可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
沈腾幽默的形象和马丽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展现出两人的演技和默契。不过从整体来看,问题也较为明显。
首先是笑点设置方面,以往他们的作品笑点自然流畅,这次却显得生硬刻意。
准女婿调侃女友妈妈是 “酒蒙子” 这个笑点,就有种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感觉,
观众的反应并不热烈,没能像以往作品那样迅速引发全场爆笑。其次,剧情节奏把控欠佳,想要讽刺“提灯定损”感觉点到为止。
特别是女孩妈妈索要赔偿以及女孩出现化解误会的高潮部分,进展过快,很多情节没有充分展开,给人一种仓促收尾的感觉,
就像网友吐槽的 “虎头蛇尾”,前面精心构建的故事框架,结尾却草草收场,吊着的情绪一下子被切断 ,让人意犹未尽。
舞台巧思,传统艺术焕新
今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艺术的奇迹,与节目氛围和艺术感完美融合,满满的都是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进行了大胆创新,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演出开场视觉秀《迎福》时,舞台上的智能卷幕矩阵迅速升起,
构建出巨幅波浪的壮丽场景,恢弘震撼,配合着打铁花、剪纸等非遗元素的惊艳亮相,
瞬间把年味拉满,仿佛带着观众回到了小时候过年时,跟着父母逛庙会,看各种民俗表演的热闹场景。
戏曲节目更是精彩纷呈,京剧、昆曲、豫剧、湘剧等经典唱段接连上演。
《声动梨园》这个节目,把不同剧种的精华汇聚在一起,
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展现出戏曲艺术的独特韵味。
对于 70、80 后来说,小时候跟着长辈听戏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这次春晚的戏曲节目,不仅让他们重温了儿时的记忆,
还让年轻一代领略到戏曲的魅力,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有了新的传承。
还有取材自经典故事《白蛇传》的小品《借伞》,更是创意十足。
它以一把西湖绸伞串联起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多个剧种,不同剧种的演员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现各自的特色,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舞台上,利用 AR 技术打造出逼真的西湖美景,湖水波光粼粼,断桥若隐若现,演员们在这如梦如幻的场景中穿梭表演,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
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的时尚感,让观众大呼过瘾,也让 70、80 后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科技赋能舞台,展现国家繁荣昌盛
2025 年春晚的舞台上,高科技元素无处不在,全方位展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张艺谋携手宇树科技、新疆艺术学院带来的《秧 BOT》节目,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舞台上,Unitree H1 人形机器人与舞者共舞,它们动作灵活精准,
不仅能准确把握秧歌的舞步节奏,还能完成 “0 帧起手转手绢” 等高难度动作。
这可不是简单的舞蹈表演,背后是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展示了我国在多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协同创新能力,
周围是丰收的景象和热闹的人群,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氛围感和视觉冲击力。
70、80 后见证了国家从落后到崛起的过程,看到这样的科技成果在春晚舞台上展示,心中满是自豪。
另外,晚会的舞台设计也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
舞台融入 “如意” 这一蕴含吉祥寓意的传统元素,通过灯光、特效等技术,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当节目进行时,舞台上的场景随着音乐和表演不断变换,
一会儿是气势恢宏的山河画卷,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在舞台上以裸眼 3D 的效果呈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就是不知道现场的观众也能看到这样的特效吗?有人知道吗?
一会儿是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场景,闪烁的灯光、流动的线条,
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世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也展示了我国在舞台技术领域的领先水平。
守护传统文化,陪你跨年夜
为了让大家能安心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春晚在守护传统文化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舞台设计也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为节目增色不少。
零点钟声敲响前,一系列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节目,让观众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武术《笔走龙蛇》,演员以舞台为砚,以太极武术将李白《草书歌行》中的 “笔走龙蛇” 具象化,展现中国书法的神与魂。
舞台上,巨大的毛笔和宣纸通过投影呈现,演员的一招一式仿佛真的在书写着千古名句,配合着激昂的音乐,气势磅礴。
还有歌曲《斗柄指东天下春》,再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智慧,
在虚实结合的影像空间里上演四季变换与星象流转。
舞台通过 AR 和 VR 技术,打造出浩瀚的星空,繁星闪烁,斗转星移,
随着歌曲的旋律,四季的景色如画卷般在舞台上展开,
从春天的万物复苏到冬天的银装素裹,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
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奥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春晚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
承载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它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陪伴着 70、80 后以及所有观众,
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跨年夜,让传统文化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传承和发扬。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舞台设计团队的精心打造,他们用创意和科技,
为春晚搭建起了一个梦幻的舞台,让所有的美好都在这里绽放。
2025 年春晚,就像一场为 70、80 后量身定制的文化盛宴。
它既有对青春记忆的深情回望,又有对新时代的热情拥抱;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又有对科技创新的大胆尝试。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春晚用独特的方式,让 70、80 后在欢笑与感动中,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感受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而那美轮美奂的舞台,更是成为了这场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你觉得今年的春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