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可以说是认识一个人的快捷方式,专访的对象可能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或是只有从报章杂志媒体耳闻感受到的半真实人物。当然也有一些专访对象是交往多年的老友等等。
阅读专访可以快速地认识一个人,假若没有专访的需求,透过一些重点摘录跟扣紧的诀窍,亦可以拉近两个对话者的心灵距离。把『人物专访』拆解开来,可以解构成『建立真实感』、『内在与外在特质』、『挖掘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人物专访的元素。
建立真实感
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受访对象』的真实感,一如采访者实际接触对方那般。人物专访中最让人觉得平淡无味的,是文字撰述后导致受访人物的扁平化。读者无法从专访文字中感受到对象的真实感。也可以透过增加其人物背景的撰写与回忆,去塑造其真实感。
最简单地的概念:出生于台湾、出生于台湾桃园、出生于台湾桃园偏远的小镇
突显受访者的内在与外在特质
新认识的陌生人,不要期待对方一瞬间就能劈哩啪啦倾诉一切。可能必须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沟通,受访者与采访者才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上的稳定状况。除了受访者言谈之中的吐露外,采访者也必须多方关注受访者的方方面面。福尔摩斯的演绎推理在这里会有很大的帮助,观察对方面对外在环境、非预料之外的情境时是如何应对等等。内在特质往往会表现在外在上,而外在的呈现也往往表示一个人内在的思维与想法。
有目的性的专访或商业型态的考虑
如果有品牌合作与营销合作的考虑,必须告知对方此篇专访的营销合作以及曝光深浅程度等等。所有的品牌合作营销,绝对不是死忠脑粉的呈现模式,而应该是彼此加分与双赢的展现。从『该品牌产品有多好』的思维方式改正为『该品牌的产品改变了你甚么』去做为方向推敲。
替受访者发言,或是帮助他发声
所有人都肯定有情绪与思维,撰文与专访时必须去挑动对方的情绪与思维,才能让对方说出他所支持的意见与想法。真正与受访者好的互动,是能让对方在采访过程中袒露真实的一面,即使是脾气、不理性以及愤怒…等,但一切都必须保持在两人互动平稳的前提下。
人物专访不只是介绍一个人而已,更重要的是透过介绍这个人,也让他的声音与思维让更多人感受。牢记『对方的观点是甚么』。
挖掘故事与事件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可能是暗藏于内心深处的感伤或是回忆,或是所经历的岁月痕迹。每一个小故事的构成组合会让读者感受到『之所以成为他』的模式。许多励志的传记中,常会看见每一个阶段的小故事,让读者更能感受其功成名就的过程。
除了用以上的元素去构筑受访对象的故事、思想并符合品牌、营销合作需求之外,身为采访者的自己也可以做一些调整与功课。如果以上摘录的环节是让人物整体浮出水面,那么采访者所需作的功课则是潜入水底。
一定要先对受访者作功课
这篇专访可能是受访者的第一篇或是第十五篇,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先做功课。预作功课很快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或是问到『对』的问题。错误或平淡的问题,可能换来的『非是则否』的答案。而好的问题则会让受访者侃侃而谈。
访纲:给七个申论题,口袋里另外藏三个
采访的时间有长有短,为了让采访有效率及进入状况,尽可能在采访前提访纲给对方,让彼此都能做一些准备。访纲问题要分轻重缓急,由浅入深,由轻而重。很难有受访者会在一开始面临重要问题时畅谈,先用简单而浅薄的问题敲开对方的心门,解禁。
除了访纲上的问题外,口袋里的问题可能是会导致受访者皱眉或是触动其敏感神经的问题,可能会换来白眼或是拒答,但可以沟通『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希望写,或某种程度上的书写』。如果沟通采访的过程中并不顺遂,口袋里的问题或许连掏出来都没必要。
观察与沟通
从举手投足间去细微观察受访者的反应与动作,一些小细节可以曝光受访者的内在情绪。譬如有些受访者喜欢豪迈地大笑,而有些人则是细细地浅笑。这些观察都非常重要──有些受访者在面临藏在口袋里的问题时会咬下唇,或是皱眉头等等──这些小线索都可以表现受访者对问题的反应与重视程度。
哪些能写,哪些不希望写,哪些可以有程度的书写。某些内容题材的书写是存在门坎的,撰文者必须结合营销需求、人物隐私以及意义传达多方考虑。这些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把专访过程流程化会是甚么样 (以1小时为例)
10分钟的寒暄
完成沟通并自我介绍,先从互动中找寻媒合点与互动的节奏 (偶尔有些对话会彼此不停地插话,这代表节奏不顺畅)。聊一下受访者最近近况,脸书PO文或是最近的动态,让受访者知道采访人已经更新到甚么进度上。
「听说你最近在忙XXX事情?」「那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这就是个典型的失败例子。
20分钟自然地提出访纲内的问题,从轻量问题开始
让一些简单的问题慢慢去切入受访者的思维,尽可能把问题问得像是申论题,而不是是非题。问题应该是『为甚么』而不是『好不好』。简单的问题可以让人放松,有趣的话题会让人卸下心防。
20分钟刻意地提出访纲内或口袋里的问题,慢慢加深
让受访者去辩驳与提出见解,偶尔要适当地反抗及互动讨论,透过讨论让和平的冲突更深刻一点,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回馈与答案。让受访者为过去辩驳,为当下提出讨论,为未来提出见解。访谈目的性以及营销需求可以在这里作一些展现。
10分钟的讨论
专访很多时候都是QA时间,最后的10分钟则是结论以及归纳。帮助受访者传递其思维中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