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单童》:骂尽天下负义人,豪气长存天地间
这出戏讲的是隋末唐初,瓦岗好汉单雄信(剧中称“单童”)独闯唐营被擒。李世民惜才劝降,命尉迟恭及单童的旧日兄弟——徐懋功、罗成、程咬金等轮番祭酒劝降。法场之上,英雄末路,单童拒饮断头酒,将众人骂得肝胆俱裂:
骂李世民:“天下君王禽兽都一般”,揭李唐王室淫乱丑闻;
斥尉迟恭:“一臣二主真禽兽”,讽其背弃旧主刘武周;
痛批瓦岗兄弟:“想当年一个一个受过某的恩和爱,到今背信该不该?”直指徐 懋功、罗成忘恩负义。
最终单童托孤程咬金,饮恨赴死,唯留一句:“单童一死心还在,二十年报仇某再来!”
戏魂看点:骂中有泪,悲里藏刚:
一是 “骂场”即“战场”:全剧30分钟几乎无武打动作,单童被缚木桩,仅凭唱词控诉。骂声层层递进:对李世民、尉迟恭是国仇之怒,对瓦岗兄弟则是剜心之痛;尤以骂徐懋功最烈:“阴曹十殿同走一遍,上刀山下油锅冤仇才完!”皆因昔日落魄书生受单童供养,却将其引入造反歧途,终致众叛亲离。
二是柔情托孤,英雄本色: 唯程咬金跪地祭酒时,单童态度逆转。托付妻女之言,句句泣血:“选才郎要英雄好汉,莫像唐营里这些狗官。”显其豪侠柔肠,更反衬世态炎凉。
三是唱腔如雷,悲壮彻骨:秦腔花脸唱腔在此剧中尽显“慷慨击玉”之风。开场“呼喊一声绑帐外”如惊雷炸场,末句“二十年报仇”似孤鸿哀鸣,听得人“热耳酸心,荡气回肠”。
这出戏完全是草莽义气与庙堂权谋的碰撞 。单童之死,实为墨家“义”字与儒道“利”字的对决:单童代表民间游侠精神:重信诺、轻生死。他骂徐懋功“负心读书人”,恰是“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注脚;瓦岗众将投唐,暗合历史必然:乱世中“良禽择木”的功利逻辑,恰是单童宁死不理解的“背叛”。
此剧借法场一骂,将帝王将相的虚伪、文人谋士的权变撕开给百姓看,堪称一部“平民英雄的审判书”。
今日回响:一曲骂醒世间人,骂尽天下负义人。六百年传唱不衰,因它叩问的命题仍未过时:“利”字当道,可否坚守“义”字? 单童的“不降”,在功利社会中被笑“愚忠”,但其脊梁不弯的气节,恰是对趋炎附世者的当头棒喝;弱者发声,自有雷霆之力。单童缚于木桩却骂穿乾坤,恰似普通人面对不公时,以骨血呐喊的缩影。
法场骂奸,骂的是忘恩负义、改换门庭;秦腔吼破,吼的是匹夫不可夺志,浩气长存乾坤!一台戏半时辰,单五爷用一颗头颅,为浮沉人世立下忠义碑林——这碑上无字,却震得千古人心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