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别那么优秀,引起别人犯罪?”
女性在有法律保护之下穿得更凉爽更少布料,是她们在合理范围之内按照自己的审美之下的行为。这个时候有人会情不自禁伸出手后,就有了骚扰,群众有人说
“活该!谁让她穿得那么暴露?!”
另一些群众说:
“穿得少你就可以摸了?
钻石在玻璃陈列柜里,你就可以拿了吗?”
“不是你的,你就只有看的份。
只有眼睛能享受大脑能意淫,可不能动手呢!”
这个时候,《王者荣耀》出场了。
这个看上了就可以下载拥有,并能动手的东西,可是解决了眼欲和手欲啊!因为设计得好,让人动手到停不下来。然后家长和老师们就开始对这个游戏有不满了。
并且,这个游戏背后的可观数据:一个季度营业收入达60亿元,让太多资本家望尘莫及。各种原因让《王者荣耀》处于风口,这两天就出了这样的新闻:
“腾讯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
①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②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陆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③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然后网络上出现了 “让《王者荣耀》对孩子下手轻点” 的言论,哟~ 这和让美女为了减少性骚扰,而要多穿点,有什么区别?
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说,进步最大的不就是这里吗?有监管部门对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监管,所以在合理范围之内,游戏设计者根据上瘾法则去设计让人沉迷的游戏,这是作为一个游戏设计者的至高荣誉和使命。别人根据现在流行说的“匠人精神”,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却在要求他们不要做得那么好?
《王者荣耀》作为市场流通的商品,你下载或者不下载,它都在那里。而你自己需要怎样去使用,是用户自己的安排。用户沉迷于此,看客们竟然不是让使用者反省自己,重新 规划好时间,而是让这款游戏下手轻点?
“设计游戏的人别太优秀啊!让人沉迷不好!”
这就像你怪罪女生长得太美,而不是审问上手猥亵女生的人的行为。
“出门能把自己化妆化丑点吗?引起别人犯罪不好!”
上瘾为什么不是使用者的错?
或许让人上瘾这个属性,可以把这类商品定义成 “软毒品” ?介于法律界限之间,它算是能够正常流通的商品,购买使用者还不会因为它大量地家破人亡。
所以在这个界限,各位是可以谴责种植/贩卖毒品的人。
但是基于“上瘾”这个特点的商品也有很多呀,snapchat,facebook,或者我们几亿人频繁使用的微信,也是让人上瘾的社交软件呢,也算是市场流通商品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定义《王者荣耀》需要改造?要是真要着急定罪,这些阻碍成人工作生活甚至是休息而导致坏结果,比如休息不够导致精神萎靡/长期看屏幕导致的颈椎肩周疾病等的社交软件就可以回避相似的罪名了?
只因为孩子比成人更重要?
或者因为孩子的纯真无知没有鉴定能力所以显得更宝贵,从而同样效果的辐射人群是成人的社交软件就可以幸免于难?
这不是歧视吗?宝宝心里苦。
“你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沉迷学习呢?”
教育系统要是能够虚心向游戏界的传说人物取取经,教育游戏化,可能才是这道题更好的解法。“寓教于乐” 我听了二十多年了,到现在2017年,孩子还是会沉迷游戏,而不是能够沉迷学习。这是监管不得力?还是说法律不健全?
而当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在问题外部去怪罪,要是教育系统能够花多点心思让孩子沉迷,或许家长和老师们不会让教育设计者下手轻点。毕竟在游戏和教育之间,各位是有歧视的,并且觉得它们不兼容。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是腾讯长期、重点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持续探索,与社会各界一起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腾讯有关负责人强调,
“我们也呼吁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更多成长的温暖。”
孩子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有很大可能是因为,现实世界得到的正向反馈没有屏幕中的多,这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但是只要大家口径一致对外,结界里的,都是好人。
这个锅,这次腾讯背了。
长腿美女再也不穿短裙了。
本文新闻内容来源于京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