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爱说话,与人在一起交谈,一般都是别人说我听。时间一长,发现听别人说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
作为一个听者,最喜欢跟有趣又爱说的人谈话。你只要提个话头儿,他们就会滔滔不绝的说下去。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指点江山,针砭时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间或开个玩笑,冒两句方言,绝对让在场所有人兴高采烈,哈哈大笑。他们走在哪都是中心、主角,有这种人在的场合,永远都不会感到寂寞无趣。
还有一种人也爱说话,但作为听者,对他们的谈话内容就不太感兴趣了。这类人一般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孩子、老公、做饭、收拾家、今天鸡蛋涨了两毛,明天超市要搞活动,听他们谈话,无趣有用,绝对会让你当个好的家庭主妇。
可是,有爱说话的,就有不爱说话的。一堆人里,总会有一两个这样的角色,他们静静的坐在一旁,从不主动找人交谈,听到高兴处也只是点点头,轻声笑笑而已。他们似乎很少敞开内心,外人也很少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与人和平相处的基调上,独自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们真的不喜欢与人交流吗?是没有共同话题,还是有交流障碍,抑或真的无话可说?作为一个爱听人讲话的人,我对此充满了好奇。
1.“只要国家需要,立刻就去!”
凌晨一点多,报警器“滴滴滴”的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走到监视器前细看,红灯不停闪烁的地方指示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处的国干线路出现故障。我赶紧拿起电话。
十几分钟后,分管技术的包主任和光缆抢修部的同事全部到达。一番简短的部署后,光缆部同事带上熔接机立刻前往故障点,包主任坐镇机房和我一起等候他们的处理情况。
外面万籁俱寂,偶尔能听到有夜车疾驰而过。凌晨的机房越发显得安静,白日里从来感觉不到的50hz的交流声,此刻也异常清晰的传进耳膜。
包主任是蒙古族人,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一晃过去五六年。他和别的蒙古族人不同,爱喝酒,但不爱吃肉;说汉语,但话不多;一般的蒙人豪爽洒脱,但他却腼腆安静。要不是他发音生硬的汉语,他是我认识的最不像蒙人的蒙人。
越是安静的环境,越想打破这种寂静。
不爱说话的人最怕的就是两人呆在一起没话可说的尴尬情境。我搜索枯肠,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平日里和包主任交流不多,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他爱听喜马拉雅,多会儿见面手机里都播着音频节目。
“包主任,最近在听什么,有什么好节目给推荐一下。”
“噢!没听什么,最近在听《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他显然没想到我会问这个,急忙回答。
“为什么要听这个呢?对特种兵感兴趣?”我连着问。
“差不多吧,那会儿想着考不上大学就当兵,结果考上了,当不成了。”
“你最近看《战狼2》了吗?很好看的!”我一下子觉得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话题。
“看了!是挺好看的!”他操着生硬的汉语回答。
“你觉得怎么样?我怎么觉得吴京饰演的这个角色太过虚假了呢?太过于英雄主义了吧?特种兵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一迭声的发问。
他笑了笑,说:“这有什么!比起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差远了!况且这本来就是演电影,虚假一点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把观众的爱国热情“燃”起来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正是中印一触即发的时刻,正好需要这样的素材把国人的热情激发出来,这部电影出来的正好!”他说的激动的站了起来。
我没想到他竟然对这部电影有如此评价,接着问到:“特种兵真的这么厉害吗?”
“哪有,特种兵是厉害,但没这么厉害。美国的海豹突击队就算最厉害的了,但作战的时候也是集体作战,分工配合,一个人再厉害,终究力量有限!就像熔光缆,熔的再快再好,没有咱们在这里给提供详细数据,他们就不能很快的找到断缆位置。有可能找到亮天,也不一定能找到呢!搞英雄主义是没用的,团体协作才好。”
我们俩继续聊着电影的话题,他的电话不时响起,光缆部的同事已经开始干上了,很顺利,不出意外,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回来了。
我问他电影里哪个地方最让他感动。
他想了想,说:“最感动的是海军战舰上四颗导弹同时发射升空的时候,长长的白色弹道轨迹把心里憋着的那股恨一下子释放了出来,那个爽,别提了!还有最后片尾咱们国家护照上写的那几个字,虽然是虚构的,可心里却暖暖的,咱们的国家真的是太伟大了!”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忍不住笑着问他:“如果这会儿中印开战,国家需要你,你会去吗?”
他站起来,说:“只要国家需要,立刻就去!”他的汉话越发生硬。
2.“想起以前,觉得自己错的太多了”
老王是每日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司机,也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他爱抽烟,平日烟不离手,听说一天得抽两包。
五十出头的年纪,稀疏的头发很小心的遮掩着半秃的头顶,满是着疙瘩的脸上长着几道横肉。
他脾气不好,结婚、离婚,又再婚,同龄人的孩子都上一年级了,他的儿子才降生。
他性子耿直,领导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立刻就说,一点不给面子。单位里的同事都对他敬而远之。
除了打招呼,我们平时几乎不和他说话。受他故事的影响,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他,让自己难看。
一次下夜班,车里只剩我俩,突然很想和他聊两句。
我坐到前面,笑着问他:
“王师傅,每天跑好几趟送我们,很辛苦吧。”
他正集中精神开车,没想到我会和他说话,连忙说:“不辛苦,开了多少年了,习惯了。”
“除了开车,平时有什么爱好吗?这么紧张的工作,有个爱好还能放松放松。”我说。
“也没什么爱好,有时间就跟朋友们一起钓钓鱼。”他话很简单,问啥说啥。
“钓鱼有啥意思啊,晒的黑不溜秋不说,一天可能连一条鱼都钓不上,打死我也不喜欢这个项目,”我开玩笑。
车子在路上平稳的行驶,停顿了一会儿,他幽幽地说:“没啥意思不意思的!钓不上鱼有什么关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儿,想想以前的事儿,年轻时的事儿,想的越多,觉得错的越多。如果不是钓鱼,我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
我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五十多的人了,开始为人生负责,这份真诚、这份坦荡,又有几人能及呢?
再见到王师傅,他都要对我笑一笑。人少的时候,两个人谈谈钓鱼,谈谈别的一些闲话,倒也轻松自在。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凌晨五点,大姐夫在家庭群里又发了一首诗。我潦草地看了一眼题目—《灵魂》,随即把手机扔在一边。这年头,谁还看诗啊!
大姐夫是家里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我们市法院的副院长,原本应该雷厉风行、辞严义正的法官,偏偏有一颗千回百转、赤诚纯真的诗心。
常年在政法干线工作,加上性格使然,他更是少有的寡言。姊妹们都不敢和他开玩笑,全家聚餐,有他在,气氛压抑,没他反倒很活跃。
过年吃团圆饭,他少有的喝多了点儿,话也跟着多了起来。趁着酒劲儿,他拿出手机,喜滋滋的一边点触着屏幕,一边说:“来,都听听我新写的诗,已经在电台被主持人朗读了,听听怎么样?”
全家人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伴着主持人抑扬顿挫、感情真挚的朗诵,将那首诗读的婉转悠扬、心情激荡。
我想起他书房里满屋的书,还有烟灰缸里盛满的烟头。有好多次,他发的诗都在凌晨一两点、两三点,甚至四五点。那是多少个夜晚呕心沥血的结晶啊!可我们竟都对他不闻不问。平时有事我们去找他,黑着脸一顿训斥后给我们跑前跑后。办完事后,我们躲得老远,直到下次有事才又再见!我们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他,而他孤寂纯洁的心灵里又怎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没有共同的心灵追求,又怎会有相见恨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不爱说话的人不是无话可说,他们只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看重,在没有人关注的情况下隐藏的更深。只要对他们多一份了解,更主动些,更宽容些,就一定会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他们增添更多的感动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