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中心渐渐被掏空,他们开始回忆和向往童年时的那份寂静与安宁。
有的人试图逃脱都市中的压抑生活,极力的寻找那些隐藏在城市中心为数不多的僻静。
下浩老街像一位隐士,悄悄的把自己藏在了钢筋和水泥筑成的森林里与世无争,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并存且独得一份清静。
下浩老街,位于南岸龙门浩街道紧邻南滨路的一段连接着龙门浩码头和上新街,下浩街区主要街道有下浩正街、董家桥、觉林寺街、葡萄园等。
早在清乾隆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最初的街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企业陆续迁入下浩正街,八十年代以前,下浩街区一直是南岸长江边上繁华的街道。
初到下浩是在雨后,连续两天的大雨把原本光滑的青石板路冲刷得更加油光水滑,湿漉漉的台藓塞满了石缝。
跟当地居民问了路便找到了那条有名的下浩老街。一路向下,眼前的一切都与之前截然不同。
没有金属栏杆,没有川流的汽车,目之所及的只有青砖瓦砾,仿佛一条石板路连接了两头的喧嚣与宁静。
青石板路弯延而下,雨后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腥味。
路两旁是当地居民开垦的菜地,种着些蔬菜,鸡鸭在其中游走觅食。
往前,那些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吊脚楼屹立在青石板路两旁。弄巷、青瓦、白墙,屋檐上的雨水滴落成水珠晶莹剔透,宛如一副画卷。
街道尽头那座建于20世纪初的林觉寺露出白漆塔尖,指引着游人前往的方向。五十年代的银行营业部和食品加工厂已经是残檐断壁。
在下浩那些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残破吊脚楼,各种企业旧址,民居筒子楼都见证了下浩曾经的繁华,同时也形成了它独有的建筑特色。
令人惊讶的是街道上任然保留着一些茶馆和麻将馆,茶余饭后人们聚集在这里。有老人喜欢坐在门口,点上一只烟细细品味,身边那只大黄狗慵懒的躺着,享受雨后的阳光。茶馆门前的小奶狗东串西串,一只烟头就是它的玩具。
除了那些老茶馆,下浩老街也有几间属于年轻人的聚集地。下浩里、南岸图书馆就是几个都市白领为了能在忙碌之后能有一个安静下来的地方而存在的。它们与周围的建筑并不属于一个style,却也悄然的融入其中成为老街的一处亮点。
在下浩一切都那么的是曾相识,石板上的青苔、麻将馆里的烟味、街道上的犬吠。站在这里,我的心是平静的,目光所及的都是那么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