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的文章《下浩老街:长江南岸的旧重庆》,让下浩老街火了。作者把下浩老街当做旧重庆的标本,因为在下浩老街,“人们可以找到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和沿街叫卖声的重庆”。文中作者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整个下浩老街包括下浩正街、觉林寺、米市街、望耳楼、葡萄院等小街。据说,这一地区在清乾隆时期就已经形成街市。这条街连接长江,解放前,龙门浩老码头是重庆一个客货两用码头,从码头去上新街,下浩正街和董家桥是必经之路,再加上巴渝名刹觉林寺也在此地,百年前的下浩一带十分热闹。
下浩里、冻绿房还有小馆,它们的主人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在这个地方有意留下生活和使用印记,让街道和建筑重获新生的人。
沿米市街行走,有一家叫下浩里的茶馆。主人有三位,都是都市白领,有开发电子游戏的,有在广告公司的,有做公司行政的。客人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外号,“流云”“小安”“海上”。
冻绿房,在董家桥一带。老板说,重庆南岸真有冻绿房这个地名,不过在玄坛庙那边。她偶然捡到这个门牌,一查资料,才知道冻绿房就是染房的意思(冻绿是种植物,在古代作为天然的绿色染料用作染布。明清时期,中国所产的冻绿已闻名国外,被称为中国绿),所以就把它用作了茶室的名字。
冻绿房所在的董家桥一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民居的窗户开得特别低,室内的地面也比室外要低50厘米左右。当地人说,原来这里是一条小溪,后来水脏了,就用水泥板子把溪沟盖起来了,所以现在的路比居民的门口还高。当年,从涂山清水溪流下来的水,就是从她们门前流到长江里头去的。(以上是百度资料)
小馆是一个年轻帅男孩开的,书室加茶室,小巧精致。小店旁边有竹林,很是惬意。
据说,下浩老街,现在正在改造。重庆本地人想找回儿时记忆的可以去感受一下。 喜欢文艺的也可以感受下,不过没有在这种环境生活过的人,很难体会那种独特的感受。
当我到达下浩老街,觉得那里好破,好旧。进了里面,看到一家饭馆,就进去了。老板以前开饭店,现在退休了。现在闲着没事,就又卖起面来。其实,饭馆就在老板家里,屋子里几个阿姨在打麻将,我吃着饭,看着电视,好像在自己家里。老板娘做的丝网花特别漂亮,也爱摄影。老板还讲了涂山和夫归石的来历……我吃过饭,老板还带我出去给我介绍这里的景点,好热心。
猴哥酸菜米线
石板路街道
低矮的窗户
吊脚楼
冻绿房
下浩里
小馆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