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美丽的鱼米之乡-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偏远乡村的农民家里。
在我10岁时,父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母亲聋哑呆傻生活不能自理,祖母瘫痪在床,弟弟只有5岁,从那时起,我便一个人撑起了崩溃的4口之家,专注学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坚持求学,我学会了做饭,每天5:00就钻出被窝,烧火做饭,还没有灶台高的我,脚底下要垫两块砖才能够着锅底,没有人知道白在汤里混杂着我多少泪水,也没有人知道我的手上被烫出多少水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没有辍学,而是一边照顾聋哑母亲和瘫痪的祖母 ,一边辅导年幼的弟弟学习。
买不起本子,只能在硬纸板上练习,交不起电费,只能借灶台的火观看书,同时又要利用课余时间种地里的庄稼,侍弄园子里的蔬菜。
为了让聋哑母亲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开始自创哑语和母亲交流,虽然我不能享受母爱的关怀,但聋哑母亲给了我健康的生命,我要早一些尽孝。
初中三年,因为家里穷,我中午从未吃过饭,可我并不自卑,克服着忍饥挨饿的痛苦,坚持求学。在苦难中生活,磨练了一个人的意志生活,正因为有了苦难的参与,才能让我更好的体会幸福。
我坚强的面对生活,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我被评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88年沈阳晚报的一篇报道,《13岁的小曹芳独立持家三年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党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下,我已能安心读书了。
继沈阳晚报之后,新华社,中国教育报,辽宁职工报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也报到道了我的事迹。求学期间,为了教育弟弟,我经常用书信和他交流,鼓励逆境中的他,奋发图强,照顾好母亲。
90年,我中师毕业,带着儿时不忘初心的梦想,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95年结婚,我向爱人提出带着母亲和弟弟出嫁的条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双方家庭。
98年弟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可高额的费用犹如晴天霹雳,我放弃了婚后7年不要孩子的机会供弟弟读书,但也留下了遗憾,让99年因工伤早逝的公公没有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亲孙子。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我是幸福的,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我将大部分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我爱的教育事业上,多年来正是教师的使命感,使我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我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实验教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身边好人,沈阳市五一先进个人,辽中区名师,辽中区骨干教师,辽中区十佳建功明星,沈阳市师德标兵等!
在获得荣誉和光环之后,我始终冷静的告诫自己:永远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我始终坚信这个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只是需要有一群人将它传递下去,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馈赠这个社会。
智能时代的发展,我深感知识匮乏,于是在寻找一个学习的平台,2020年6月,因爱好写作,加入365平台,结识了唐芳教练,我是个有梦想的人,不想颓废的生活,为了成为时间的主人,我加入了变现学院践行易效能。
在大爱的海神明教练的赋能下,我学会了管理时间,提升了思维认知度,结交了许多高能的伙伴,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三个月的学习成长激发了我终生学习的斗志,找到了人生未来的方向。
历尽沧桑几十年,感受颇多,收获颇多。过去的坎坷经历,受过的委屈和痛苦,都已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很幸运在变现学院这个大爱温暖的家人文化平台结交了一群爱学习的伙伴,让我明白了成长路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够助力我越走越远。用生命影响生命,我们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彼此赋能。
如今的时代学习不再是自己的旅途,而是大家共同学习成长的舞台。未来的我在大家助力下一定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乡村教育的新天地。感恩所有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