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是国内规模最大、校园文化立体建构最具特色的普特融合学校。学校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所属的一所公办小学,青羊区是成都的中心城区,也是成都市政治、文化中心。学校位于“青羊新城”的中心地带,拥有优越的人文环境、专业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办学策略,精细的现代管理。
学校占地面积33亩,现代化建筑与别致的园林和谐共生,尽显校园环境的“自然、现代、开放”。学校办学规模为1-6年级共31个教学班,学生1400名。
学校秉持“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核心理念,以全纳、包容、关爱、创新为行动指南,围绕“成为野性而高贵的人”的育人目标,构建“适合每个儿童发展”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学校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有国内一流的特殊奥林匹克体育馆、独特的“空中花园”, 学校开设园艺、陶艺、木艺、拉丁、轮滑、教育戏剧等特色课程实施艺术特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培养模式、普特儿童共融建设、项目式学习创新、国际国内交流等方面融汇东西方教育思想精髓,耕耘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让每一个生命在这个充满爱的校园里快乐成长,奠基幸福人生!
在2016年11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撰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的教育创新》一书中,我校作为中国8个教育创新案例之一入选,将我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同辉国际学校是由两所学校---苏坡中心小学和青羊区特殊教育中心组成。苏坡中心校成立于1919年,是周边地区的一所名校。2012年8月同辉成立,并接收了苏坡中心校的1300名学生和92名教师。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于2006年,校长卞蓉,是一所成功地令特殊教育学生融入主流的特殊教育学校。青羊区政府希望同辉能够融合两校的文化,成为传统学校改革的试验田,同时树立特殊教育的样板。
同辉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从保守的学校文化成功转型为有活力的创新文化,一是因为积极的地方教育政策鼓励公平、创新以及教师发展;二是其领导人致力于发展开放、宽松、民主的学校文化;三是整个学校作为一个社区致力于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当学校领导者致力于创造爱与尊重的文化氛围时,学校就能够改变。
同辉致力于创新教育,在教学上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多样性,以课本为依托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不再只是考虑考试的内容而更加注重知识的延展性和丰富性,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开放、民主、宽松的文化土壤下创新氛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学校开设了学生社团。每周二、三、四下午活动。所有学生社团都是学生自己组织。成立新社团需要向学校申请,获得批准之后需要自己招募成员---走进各个教室说服其他学生加入。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各项事务,从活动内容设计到监督所有人准时参加社团活动等。教师只是担任社团顾问,不参加组织和社团管理。
财商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比较薄弱的一环。同辉在2015年3月引进了阿福童理财项目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有了阿福童项目整个学校鲜活起来,学生都忙碌开了,在杨晓彬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为孩子们创建了超市、银行、影院、书吧、快递公司、农场⋯⋯让孩子们自主创业,担任起各个项目的负责人,有银行行长、书吧经理、快递公司CEO、农场场主等,每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奔走于各个场馆,或付同辉币去享受电影,书吧,或积极认真的工作挣得工资。
同辉的创新还体现在这是一所普特融合的学校,两个学校同在一个学校教学,公用一个操场和体育馆。面对176名自闭症和身体及精神有障碍(中重度智障、唐氏综合征、脑瘫及多重障碍等)的特殊儿童,普通学生居然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多学会的是包容和关爱。随班就读就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儿童课堂,孩子世界中的爱大大多于成人世界,爱让一切成为可能。许多学生为自己能够帮助特教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价值观,认为只要通过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刺激,他们就能好好学习;只要给教师付高额报酬,他们就能好好教书。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21世纪全球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各国都希望把教育系统由原有的考试导向、记忆导向转为创新导向。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当我们和我们爱的人一起为改变我们的社区、改变世界而努力时,我们就变得更有创造力。神经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我们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而当我们想为我们爱的人做出改变时,我们学习的意愿也最强。也就是说,创新、创造力、追求某种事物的内在动力、成长型思维、快乐、爱、无私,以及同情心,这些东西都是相关的。
这意味着要鼓励创新、培养创造力,我们必须放弃以往“胡萝卜大棒”的做法,学校变革的秘密在于构建彼此关爱和相互尊重的文化。
一个学校的创新变革需要一位目光高远,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先做,再改”便是同辉李勇校长在这些经历当中获得的智慧所得出的管理理念。他说,在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要创造出一个怎样的新世界,但是我对那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很多人愿意挑战一个个未知的环境相比,我最愿意挑战自己的是“等候”,我是否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安静地等待,直到清晰地听到那个声音:“起来,你当走的路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