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吸引力法则”,是2008年第一次看到《秘密》这本书,这是我所见到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之一,而这本书,在后来的10年里,我大概翻了有20遍不止。
我记得有个朋友曾经真切地问我,这个里面的观点是不是唯心主义?
确实,心想事成,心里想什么,就会吸引什么——听起来“玄之又玄”。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道理,符合科学的法则。
我简单地分享一下“吸引力法则”的三个核心逻辑:
1、信念吸引:你持续的想法和信念,才有真正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越靠近真实的想法越有吸引力);
2、行为吸引:行为及行为的成果比思想更有吸引力,因为行为比思想更真实;
3、潜意识信息吸引:当心你潜意识里存储的信息所带来的的吸引力(潜意识里很多信息决定了我们的气质和行为),而潜意识里的信息,大多数不被我们所觉察。
我们可以藉由强化信念,吸引想要的(心理暗示属于此类)。
我们可以通过勤奋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结果,吸引想要的(此类案例太多不赘述)。
我们可以藉由清除潜意识的部分信息,或改变潜意识里的信息,改变吸引的结果。
所以,我们——
1、要有信心
2、要笃行(最好要有结果)
3、要修习真诚。
说到这里,大概就能贯通儒释道的诸多道理了。
佛教说清净心——就是真诚的坚定的心
道教也说清净心
儒家说真诚心——《中庸》通篇就说一个“诚”字,而《大学》的八目,则以“诚”开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就是真,真,就意味着没有夹杂,没有假,没有妄念。后来王阳明用“致良知”的角度去重新诠释,良知,便是天人合一的“诚”,顺应天道、顺应良知,在这种状态下——心即理,因为“至诚”。
儒家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呢?就看他慎独的功夫。在没有人监督你的情况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追求、这样的想法——而不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而在工作中,我们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真诚地为公司好,真诚地想创造价值,即使无人监督,他也会干的非常的漂亮。而如果我们把事情,当做是职业、工作、差事,我们大多数干的都比较片面,差强人意。
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勤奋的人,运气不会差。有信心的人,运气不会差。真诚的人,胜过用百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吸引力法则”,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诚”字,诚,才说明你是认真的,才说明那是你真正想要的,诚,才能产生真正的信。你要追求某样东西,没有杂念的“诚”是关键。
而宗教里,经常也会看你“诚”不诚,其实都能说得通。而有些法门或仪轨,需要你先谴除杂念,以达到意念专一的“诚”的境界,比如《了凡四训》中写到法师在书写符箓之前,都会让自己的思想变成空白,然后在没有任何烦恼妄想的情况下,一笔呵成,方灵验有效。而《庄子》中,也提到匠人在雕刻之前,要做“心斋”,彻底去除杂念妄想,而后做出的人物,才栩栩如生。
道理都是一样的,相通的。
接下来说说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的硬盘,它存储着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切信息,乃至我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被意识过滤为是真实的、有用的信息。
比如我们在森林里听到狮子吼,我们立刻就会警觉,甚至逃跑,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在商界中,被称之为“直觉”。
潜意识里的东西,比意识的东西更牢固,它会被意识认为是真实的(无论它是否真的客观),它像一个人意识的根系。我们很多的意识,在潜意识中能找到根源。但是潜意识的信息,非常地隐蔽,除非你可以做到极端安静(《道德经》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佛教说的“入定”、儒家说的“定静安虑得”的“静”)。否则你无法观察到潜意识的活动,更无法改变潜意识对你的影响。而禅宗中的“禅修”,则是通过“止观”的方法,入静,观察潜意识活动,松动或释放潜意识的信息(念头、妄想),最后达到清净心的目的。当我们潜意识的信息被清理,我们的“业力”也得到改变,因为“业力”,就是我们的“习性”,而一个人的习性,无论思想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会吸引某个符合该方向结果的发生,而改变了“习性”,就改变了命运。《零极限》这本书所说的清理,也是此类原理(关于这个原理,以后再做分享)。
今天就讲这么多,以后再继续分享。原创分享,欢迎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