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48篇
今天刘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两段话:
1.朋友圈被七夕刷爆,几人能遇真爱?只要你的“爱”还有条件,还有期待,你便错过了爱本身;
若非与伴侣身心交融共振,便会沦陷在恐惧的想象中,被情绪攻占,烦恼丛生。
占有与掌控,流失的正是一一爱。
看到自己,看到对方,学会付出,学会爱与被爱。
- 爱是什么?爱是不要求。
伴侣之间,可以不喜欢对方做的事情,可以不喜欢对方的习惯,但跟对方这个“人”无关,依然可以纯粹的爱TA的人罢了。
这个事确实不太好把握,怎样不喜欢TA的事情都同时依然爱TA呢?
这就需要很好的区分人和事的界限,表达不喜欢的时候清楚明白的指向事情本身,而不牵扯的人身上。放弃掌控,是第一步,我不喜欢你的事情,但我尊重你的决定,因为我爱你;我不喜欢你的习惯,但我不试图改变你,因为我爱你。
- 爱是什么?爱是无条件。
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会说一些话。“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你再闹,妈妈要生气了”“我都是为你好……”“不好好读书,妈妈不要你了”……等等类似的话。是的,相信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个一点都不需要怀疑。但是在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听到的是话语背后的条件——爱的条件。“妈妈不爱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只爱懂事的孩子”“我读书不好,妈妈不爱我了”……妈妈明明是世上最爱孩子的,可孩子感受不到爱,爱被附加的条件给阻碍了,无法传递到孩子的灵魂,生命缺少爱的滋养。
父母在传递爱的时候不要带任何附加条件!
那是不是就不能管教孩子了呢?当然不是,在孩子小时候需要父母的管教,问题是管教的时候不要把爱作为交换条件。管教时,也要就事论事,不要参杂情绪,不要为了快速达到效果而让话语带有任何“恐吓”的味道。为了管教,可以有惩罚,但只是因为做了错事,惩罚的是事情,而不是孩子这个“人”。(抱歉,这句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希望你能看懂我的意思)
- 爱是什么?爱是毫无怨言的付出。
2.“喜欢”与“爱”有什么区别?
佛祖指了指一个孩子,只见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离开,最后,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的伸出手把花摘下来,佛祖说:这就是喜欢。
佛祖指了指另一个孩子,只见孩子满头大汗的在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自己站在花前,佛祖说:这就是爱。
喜欢是为了得到,而爱却是为了付出,这就是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一辈子辛苦都是为了你”“要不是为了你,我本来可以做……”“为了你,我放弃了……”,是不是很熟悉?
这是我们的父辈常常会对我们说的话,让我们很感动……感动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压力悄悄的爬上心头,这个感觉好像不太好,嗯,确实不好的感觉,好像我们犯了什么错,但错在哪里了呢?……反正面对父母有点负疚感,不,负罪感。可是这个负罪感简直就是“莫须有”的罪嘛,爸爸妈妈怎么生活又不是我能决定的,为什么要让我有这种负罪感呢?虽然我明白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可还是很讨厌这种无缘无故背负“罪名”的感觉……
既然我们自己不喜欢这种感觉,那就不要对我们的孩子说这些话了吧?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不要找别人来垫背。
爱TA,请心甘情愿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