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 以10月读完的书为记,读完了3本图书馆借的,1本电子书。4本中有2本是 罗振宇写的。
- 20171010 《思考的要诀》 松浦弥太郎
- 20171019 《成大事者不纠结》 罗振宇
- 20171030 《好好学习》 成甲
- 20171031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罗振宇
- 读罗胖的书呢,一半是图书馆借书时候的偶然看到其中一本,然后把目前出的4本都借了一下,一半是由于付费经济的风口吧。
- 本月的读书中的关键可能就是两个 思考和 认知。
内容
思考
- 说到 思考这个词,应该都会觉得重要,但就从我的目前情况来看,感觉生活中每天的有意识的思考不那么多,更不用说用什么方式去思考,思考的维度和深度的问题了,我目前的情况遇到问题,正常情况的流程是这样
- 如果脑海中是有办这事的经历或经验,如此这般照做就OK。
- 如果头脑中没有记忆,那么第一件事就是 百度看看。
- 目前的经历有两种情况下,我会调动自己的脑海去思考
- 因为最近找工作,考试环境下的 笔试 ,会让自己去思考学过的知识点,这些题的答案是什么,这个点考什么,但脱离这个环境后,想得也不会太多,第一反应还是查找。
- 第二种情况,考英语的时候,如果做完了,又不能提前交卷,然后这个时候,就会去想比较宏观一点的,比如某个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案啥的。
- 《思考的要诀》给我感触的是:
- 妨碍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在任何领域中,都存在着依循熟练程序做事的老手。【这是本书最大的道,其它的都是术,而这些术在沟通、时间管理这些领域,可能要参考自己的实际场景去应用】
- 我目前的困境在于:在术的应用上还算积极,但真正在道上的实践,还不够积极以及主动。【至少每天没有拿出时间来思考一些事情。】
认知
- 在 认知这个名词上,傅盛应该是个标签。
- 而 成甲的《好好学习》有点类似于 道这个层面的实践指南,当然看你从哪个维度去读这本书,如果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读,你看到的都只是知识点,但当你超过这些零散知识点时,看到的是作者的方法论以及作者的读书以及实践的过程,以此来完成 临界知识的深度积累。
- 这本书首先讲了一些名词,阅读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吸引,但会导致一叶障目,但如果你阅读量可以了,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些,去看看作者的这几年实践心得。
- 我觉得作者在本书中提到最核心的词就是 反思,这其实也就是商业界很推崇的《复盘》。
- 对我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收获是,作者对我们看起来熟悉的名词(可能有些词你听多了,潜意识也认为自己是知道的),但你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个词代表啥,以及它的应用场景是啥,比如 复利的本质。
罗胖的书
-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也是讲只有提高自己的认识才会减少焦虑,但这本书还是以每天讲故事的风格在成书,当然,这是他们的风格,书只是附属,不能强求,但抛除这个外,罗胖还是讲了《物演通论》这一套背后的逻辑,这本书不错。
- 《成大事者不纠结》这本书或者他那时做的节目,整个的受众或者内容来看,还是有点成功学的味道,主要选材在于历史方面。
- 看完罗胖的四本书,也能看罗胖的进步,从历史小说以及从人物中去总结物性,到了从认知以及意识层面去寻找案例,这样一方面是进步,一方面不觉得牵强。
结束
- 写来写去,还是有点乱,自己还是不会写作。
- 从一场群面的经历来看,有两个原则,可能面试者以及面试官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当然可能这不是他们考察的点:
- 黄金思维圈中的只看到what,没有从why层面去想问题。
- 没有就事论事的能力,这样就会没有边界,让大家去过度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