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自己是个爱热闹的人,繁华,现代化的都市是我向往的地方。在那里,出行有公交,出租车,地铁,远行有火车或者高铁站,机场。街上有报亭,有好多的图书馆,什么科技馆,海洋馆,植物园,各类博物馆,好多大学,名校林立,公园很大,环境很美,有儿童游乐场所等等,觉得小乡村,小县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资源有限,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方便。眼界受限,都看不到世界什么样,哪来的世界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道出了人的本性,水流的规律!只有不安于现状才能打破旧有的桎梏,冲出樊笼,获得自由,自在,过上随性顺意的生活。
12年前,当举家从交城搬到小城时,心里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快乐。交城县城人少,街道宽,感觉在那边生活安逸,估计和那时的心态有关,住着自家的房子,女儿基本不用我管,她爸接送幼儿园,有婆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我这个妈妈省心,只管工作就行。周末陪她讲故事。没怎么抵触城市生活,一切随遇而安。
当老二出生后,为了不影响工作,就搬家了,来到相比于交城来说人口众多的文水。寄人篱下的生活开始了!一间小小的平房。院子里住着三家,隔壁是高三复读生,母亲陪读。边户是外公外婆陪外甥读高中。
那时才真正感觉得自己是这个地方的外来人,这里不是自己的家,街上的高楼和自己无关,宽敞的马路似乎也不是为我这个外来人提供的,我只是走在它的边缘,那些在这座城市里有房产,有自己住房,有自己小车的人,他们行驶着私家车走在宽敞的马路上,他们才是这个小城的主人!他们已经和这个小城融为一体。我是外来寄住人员!没有归属感!流浪的感觉特别强烈!那时单位统一扣除职工城市建设费200元,我心里还纳闷,我不是这里的主人,我建设它干嘛?这事搞得好像我是主人翁似的。
从那时开始,我骑着那辆宝岛电动车穿越在城乡之间的那条熟悉的省道上。两个班的工作量,还有哺乳任务。很忙,很累。我似乎也没空思量那些曾经闲时发呆想的问题。我上班后,婆婆看小的,公公帮我接送大的,那时老大上幼儿园大班。回家就是一堆忙不完家务。老公省城打工人力也指望不上。那真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想象都愁,好在那时30出头,年轻,竟也熬过来了!
只是我发现我的性子变了,家里你哭我闹,围着姐妹们转,单位里也是一堆工作的事,那时我的QQ名字就是静静的优雅。自此,我特别向往安静,喜欢上安静了,因为家里不得安静,单位也难得安静,宿舍是三个老师一个家,有段时间,里外间,共住着五六个老师。总之,我仿佛换了一个人,爱动,热闹的人,内心里却很向往安静,哪儿安静,哪儿不吵,我就去哪,人多处,一个字,躲!不想靠近,不愿意凑热闹!
今天正好南环城路上赶集,卖各种东西的小商小贩们,在马路两边排着长长的队伍,无非是卖家庭种植的花卉,夏天的凉席,帽子,凉鞋,衣服,儿童玩具食品,茶叶,日常护肤品,劳动用品,厨房用具,大枣,核桃等等人们一边散步,遛弯,一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卖的人多,买的人少,逛的人说少,也不少,总之宽敞的马路,一下子拥挤了起来,来往行驶的车辆,喇叭声此起彼伏,像蜗牛一样缓慢前行。看着长长的摊位,闲逛的人群,蜗牛般的车龙,我突然很反感厌烦眼前的一切,太心烦了,买上孩子们要吃的爆米花,骑上电动,一拧车把,赶紧逃离,越快越好!一刻也不想停留!
没隔多久,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顷刻大雨滂沱,空气也没白天闷热,凉爽多了,只是集市上的那些摊点收摊晚的恐怕是遭殃了,这雨说来就来,根本来不及收,就倾盆而下了。中午时分二点二十左右送孩子去辅导班上课,返程时看到修路工人在一长方形的纤维板上睡着,纤维板就放在十字路口的西南方向的小卖铺墙根下的楼板上。就那样躺着睡着了,那得有多困才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入睡啊?路边停着他工作时的切割机器。不禁感慨道:大家为了生存,为生活奔忙。真是太不容易!
孩子们还在这里上学,还得为了生活在人潮涌动中谋生,逃离喧嚣终究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位安徽的微友给自己放假,去呼伦贝尔放松度假三天,投入大草原,让身心自由在绿色海洋中徜徉,成了一个暂时摆脱琐碎公务的自由人!还是三天后赶往机场,回归生活!
心静自然凉,谈何容易?!我常常问自己,何时才能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投入大自然的静谧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