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的第一章

思考题1、“里仁为美”,我们曾否想过、思考过,我们的人生是要选择追求仁德的吗?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里仁篇》的第一章。一起恭诵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义道德的地方是最为宝贵的。选择住处,却没有仁德,怎么算得上是明智之举呢?”

《里仁篇》第一章以“里仁为美”开启了对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仁”的讨论。“仁”在《论语》一书中是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词。前一篇《八佾第三》讲礼乐,是讲仁的外相和行仁的下手处。而《里仁第四》,则从本体上多角度开显“仁”的内涵和价值

当读到“里仁为美”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孔子以极为开阔的圣者视野,为我们抉择了作为与天地并存的“人”,他在天地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的人生楷定了它应有的方向——就是要求“仁”!这是人生最重大的事情,走错了万劫不复,走对了万事如意。我们不能有一丝丝的麻木。

当我们面临生命中的很多痛苦,甚至是磨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生活中发生的林林总总的问题,遇到各种坎坎坷坷和困境不能度越的时候,有没有怀疑过我们所抉择的人生方向是否出现了偏差?我们是否曾经依着经典和圣贤的教诫展开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对生命方向的慎重抉择?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非常笃定地告诉我们——“里仁为美”!有没有想过我活在这个世上是片刻离不开“仁”的?如果我没有把“仁”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处,就是被世间的俗智俗慧所覆蔽,以最愚蠢的方式生活,最终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那究竟什么是“仁”呢?有人觉得这个“仁”有点“高大上”,是文人墨客们所研究的,跟我们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系,有没有它,了解不了解它,无关乎“油盐酱醋米”。真的是这样吗?看这个“仁”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一个“二”字,说明人活在世上,不是你一个人,是要跟其他很多的生命发生交集的。所以这个“仁”字就是告诉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我们会处理人际关系吗?通常我们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处理。都是想找有利可图的、跟自己的习气相应的,排斥无利可图的、跟自己的习气不相应的,并且不断地谋求改变对方,使之符顺于自己的利益和习气。但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徒劳的事情,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由此而层出不穷地发生。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是把敌人变成越来越多的朋友,还是把朋友变成越来越多的敌人?我们有没有一种主动作为,把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乃至可以把他们都看作是心灵提升的助伴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用75年时间跟踪700多人的一生,记录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人生走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决定我们人生幸福的,不是钱,也不是名利、工作,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能让我们更加幸福和快乐。而对我们伤害最大的,不是贫穷、挫折、苦难,而是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的紧张、冷漠,被抱怨、被指责等情绪包围而处于极度负面状态。

哈佛大学的结论,与孔子在本章中的结论是否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呢?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仁”所要诠释的内涵。但“仁”不只是诠释人际关系那么简单,它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推动我们心灵提升的一种实践和方法。

我们来到这个陌生世界,被丢入茫茫人海,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处而生存,必须以一个生命注视着另外一个个生命,一个灵魂正对着另外一个个灵魂,并在这个过程中,去完成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特别使命。有一天晚上我在河边独自散步,走到桥底下,发现脚下的河岸边一只蛤蟆,在冷冷的河水中露出半个头,在幽暗的灯光下两只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外面世界。当时我就思绪万千,它独自一个生命,会不会很孤独啊?会不会很饿啊?有没有危险啊?……假如我们人没有了家、没有了国,流浪在旷野,就像这蛤蟆一样独自飘零,没有同伴,没有依靠,该是何等凄怆啊!突然间我觉得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不管是讨厌的,怨仇的,不想看见的,都变得那么珍贵。想起我的老师曾说过的一段话:“我觉得相见一次不容易,能在一起同时成为人,同时在一个地方遇到,同时用一种语言能够说明白一件事情,这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处是不容易的,但没有圣者指出来,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慨叹生活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被缠住,被牵绊,四处碰壁,障碍重重,寸步难行。但为什么也有人可以做到左右缝源、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呢?这就是本章孔子告诉我们的有没有抉择“里仁”的差别。(7分55秒)

思考题2、什么是“克己复礼”?如果克己是克制私欲的话,那么这个私欲有什么特征?

下面我们看文。什么是里?《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居”,有田有土,可以居。所以这个“里”当名词解的时候,是指居住的地方,当动词用的时候,就是居住。什么是仁?上面我们以直观的感受讲了“仁”是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以五伦关系将它全部收摄其中,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关于仁的内涵,孔子的很多弟子都有问,孔子都应机说教,善巧回答。在这么多的回答中,只有颜渊问仁,孔子才道出“仁”最本质的内涵,说“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下手处就是恢复周礼。什么是私欲呢?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公与私的差别。儒家是把它安立为与天地大道相对立的一种很深刻的无知。天地运行有其固有的轨则,天地滋养万物,承载万物,但不因万物有大小、优劣而有偏心,虽然没有偏心,却因为万物的千差万别,受天地的恩德也不一样。圣人效法天地,建立人道。但人有千差万别,人与人的相处就有轨则,就有待人之道。其核心就是要克制自己为最胜、最优的自我执见,像天地一样无偏私之心。

私欲之所以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无知,在于我们在世间遇到的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汇聚到一个点“私欲”——也就是背后的那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我的认知”。我的这个认知在没有被打掉之前,所有的是是非非及痛苦就不会停止。那“我的认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认知呢?是把每一件事情背后的见解搞清楚吗?还是你只要把我安立在这样一件事情上的认知搞清楚,你的痛苦就会彻底解决掉呢?当我把一件事情搞得非常清楚的时候,往往认为我是最对、最超胜的时候。这种执取自己最为超胜从而产生的偏执之见,是“私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最不容易被发觉的。

克制私欲的下手处,就是要遵守礼制,最好的礼制是文武周公制定的周礼,如此才可以达仁。(11分29秒)

思考题3、“里仁为美”,这个仁在内心安立,还是外境上安立?如果是从内心安立,那外境起什么作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在环境?

假如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并楷定把追求“仁”作为人生方向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仁”到底是在外境上安立,还是在内心安立的呢?本章孔子说“里仁为美”,是说要选择住在有仁厚风俗的乡里,似乎在外境上安立“仁”;孔子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只要透由克己复礼,内心安住在仁当中,天下就可以回归仁厚。这似乎又在心上安立到底如何去求仁呢?

其实心与外境这两者之间是不能完全分开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没有遇到圣贤和经典之前,我身上的习气,或者叫作等流习惯,完全是与“不仁”相应的,是与私欲相应的。在这种习气、习惯推动下,我自然而然愿意与这些习气、习惯相应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所谓人脉关系和朋友圈。这个圈子就是我日日要面临的外在环境。我的习气不断地去影响这个环境,而这个环境又不断地熏染我的习气。心与外境两者之间的不断辗转增上,将我的命运牢牢锁住,无法向圣贤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力挣脱、回转。这是最最糟糕的地方。

现在我要选择求仁,也必须先从外在环境入手。皇侃的《论语义疏》上说:“中人易染,遇善则善,遇恶则恶。若求居而不择仁里而处之,则是无智之人。故云焉得智也。”极恶之人,即使给他好的环境,目前也不太容易改变;极善之人,给他任何环境,他可以安住在仁当中。只有中等根机的人,可上可下。我们大多数属于那种可上可下的中等人,所以环境就非常重要。《弟子规》上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死,所以家住墓地旁边,小孟子就学这些哭丧办丧事的游戏。母亲觉得这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就搬到一个集市的旁边住,小孟子就开始学商人吆喝卖东西的事情。母亲觉得这也不适合孩子居住。又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就开始喜欢学礼节、读经书等。孟母觉得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孟子成为一代大儒,与孔子齐名。

现在我们要学仁求仁,就要选择住在有仁厚风俗的乡里。这个仁厚风俗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古人云:“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用千两黄金去购置住宅,用万两黄金买个好邻居。现代人选择住处,通常会考虑环境优美,如空气新鲜、绿树成荫、出行方便、功能齐全等等。还有整个居住区的住户群体,素养要高、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等等。这是我们普通人选择居住的标准,这有它的合理性。

但这里说的“仁厚风俗”,是有特定意义的,是主要就心灵成长而言的,更看重的是人文环境。孔子与子贡论仁时说:“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我们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这个国家的贤大夫,结交有仁德的士人。所以我们选择环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亲师取友”。故这个环境至少有三大要素:一是有具量老师。就是有一位够标准的老师,他能够带你走心灵成长之路,行究竟离苦得乐之道,而且他是过来人,有教证的经验;二是有圣人之教。以“四书”、“五经”等圣人经典指引人生,以最圆满的正见作为根本,建立生命的最高宗旨;三是有修道友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善友,相互扶助、彼此砥砺、消融习气、共同成长。具有这三者或三者的随顺,对我们来说就是有“仁厚风俗”,就能打造出浊世中的莲花池,出污泥而不染。(17分32秒)

思考题4、我们要“天下归仁”,去感化天下人,重点在哪里?力量在哪里?

虽然我们选择一个能够长养仁德的师友环境,但这个环境是辅助,根本还是要把仁建立在内心。明末高僧蕅益大师说:“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居住的地方是用来安顿身体的,尚且要选择有仁厚风俗的乡里;大道是用来安顿心灵的,反而不选择仁德,我们难道就这样重视身体这个躯壳,而忽视心灵成长吗?大师殷切地告诉我们,“仁”才是我们心灵的真正安居所、救护所、皈依所。其实身心是完全融为一体,不可以分开的,“宅身”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宅心”。“宅身”是“宅心”的辅助。

长期处在师友的环境中,仁德像空气中的尘埃一样充满围绕,我们不刻意为之,也自然而然被熏染。如果仁爱之心在内心不断坚固,逐渐像颜回那样做到“三月不违仁”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状态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慢慢由“心随境转”变成“境随心转”。透由正见的力量,向内克制私欲,努力求取仁德。我们的心开始不被外境牵动而浮躁不安,不再把离苦得乐的责任安立在外境上,不再把主宰命运的力量拱手让给别人。我们的身上开始散发出“仁”的馨香,智慧的特征就逐渐突显出来。这是“里仁为美”真正美的地方,真正有智慧的地方。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偈颂:“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大地充满荆棘和瓦铄,高低不平,路很不好走,容易伤到自己的脚。有人就想用大量的皮革铺满大地,让道路好走。可是聪明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去做,而且也找不到这么多的皮革。只要用一块皮革垫在自己的靴底下面,再去行走天下,就等于把皮革铺满了大地,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充满智慧的见解,是否与上述孔子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惊人相似呢?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贡很有钱,想发愿普遍施舍,救济天下,让所有的人民脱离贫穷,问孔子这样做是否是一个仁人呢?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说,何止是仁人,必定是圣者了吧!连尧舜都很难做到!

如同子贡示现一般, 我们追求仁德,发愿修齐治平,感化天下,让天下太平。但天下什么时候太平过呢?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花开花落,还有芸芸众生的喜怒无常,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用凡夫的眼光观待,世间什么时候安宁过呢?其实孔子告诉我们,真正能够改变的不是外境,而是对外境的看法。我们只有自己的内心太平了,天下才会太平。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圣者,但他能够改变春秋乱象吗?显现上,孔子一生落魄,甚至如丧家之犬,没有把天下人感化。碰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德行比不上孔子,面对的环境比孔子的时代更加恶劣,我怎么能够感化得了天下?感化天下的重点究竟在哪里?要义是什么?就是你自己先要被天下人感动!我们面对天下人,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有没有如对圣颜?如对圣颜提起来的时候,有没有借着这个如对圣颜的力量,克制私欲,净化自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境界,都有圣者的教化功德,都是仁德的化现。所以,在凡夫众生的感受里面,孔子没有感化当时的天下人,但在孔子自己的感受里面,已经天下归仁。故孔子才告诫我们:“择不处仁,焉得知?”

所以,“里仁”的真正内涵,是将我们的内心安住在仁德的体性里。作出这样的抉择,极其智慧。清朝经学家陆陇其在《松阳讲义》中说:“学者读这章书,须知一居处、一交友,皆关系我之德。凡择居、取友,必视其仁不仁,勿以其便于己而取之,勿以其不便于己而弃之。取舍不爽,则成德有资,而造于仁不难矣。为仁之事虽非一端,而此其首务也。”陆陇其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总结,也提供了这一章的下手处,我们要把它牢牢地领纳在内心。(24分13秒)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里仁为美”,我们曾否想过、思考过,我们的人生是要选择追求仁德的吗?

我自己是思考过的,而且时时提醒自己行在路上。

2、什么是“克己复礼”?如果克己是克制私欲的话,那么这个私欲有什么特征?

“仁”最本质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下手处就是恢复周礼。

私欲呢?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公与私的差别。儒家是把它安立为与天地大道相对立的一种很深刻的无知。天地运行有其固有的轨则,天地滋养万物,承载万物,但不因万物有大小、优劣而有偏心,虽然没有偏心,却因为万物的千差万别,受天地的恩德也不一样。圣人效法天地,建立人道。但人有千差万别,人与人的相处就有轨则,就有待人之道。其核心就是要克制自己为最胜、最优的自我执见,像天地一样无偏私之心。私欲之所以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无知,在于我们在世间遇到的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汇聚到一个点“私欲”——也就是背后的那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我的认知”我的这个认知在没有被打掉之前,所有的是是非非及痛苦就不会停止。

那“我的认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认知呢?是把每一件事情背后的见解搞清楚吗?还是你只要把我安立在这样一件事情上的认知搞清楚,你的痛苦就会彻底解决掉呢?当我把一件事情搞得非常清楚的时候,往往认为我是最对、最超胜的时候。这种执取自己最为超胜从而产生的偏执之见,是“私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最不容易被发觉的。克制私欲的下手处,就是要遵守礼制,

3、“里仁为美”,这个仁在内心安立,还是外境上安立?如果是从内心安立,那外境起什么作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在环境?

“里仁为美”,这个仁是在内心安立,外境起辅助作用,我们需要的外在环境至少具有三大要素:

一是有具量老师。就是有一位够标准的老师,他能够带你走心灵成长之路,行究竟离苦得乐之道,而且他是过来人,有教证的经验;

二是有圣人之教。以“四书”、“五经”等圣人经典指引人生,以最圆满的正见作为根本,建立生命的最高宗旨;

三是有修道友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善友,相互扶助、彼此砥砺、消融习气、共同成长。

具有这三者或三者的随顺,对我们来说就是有“仁厚风俗”,就能打造出浊世中的莲花池,出污泥而不染。虽然我们选择一个能够长养仁德的师友环境,但这个环境是辅助,根本还是要把仁建立在内心。

由正见的力量,向内克制私欲,努力求取仁德。我们的心开始不被外境牵动而浮躁不安,不再把离苦得乐的责任安立在外境上,不再把主宰命运的力量拱手让给别人。我们的身上开始散发出“仁”的馨香,智慧的特征就逐渐突显出来。这是“里仁为美”真正美的地方,真正有智慧的地方。

4、我们要“天下归仁”,去感化天下人,重点在哪里?力量在哪里?

感化天下的重点究竟在哪里?要义是什么?就是自己先要被天下人感动!面对天下人,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如对圣颜?如对圣颜提起来的时候,有没有借着这个如对圣颜的力量,克制私欲,净化自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境界,都有圣者的教化功德,都是仁德的化现。所以,在凡夫众生的感受里面,孔子没有感化当时的天下人,但在孔子自己的感受里面,已经天下归仁。故孔子才告诫我们:“择不处仁,焉得知?”所以,“里仁”的真正内涵,是将我们的内心安住在仁德的体性里。作出这样的抉择,极其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