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老梁多次提到这部电影,在旅游的途中看了留下一篇影评。
这部片子讲的是国企改革,主角陈桂林下岗,老婆小菊和他离婚和一个卖假药的跑了,二人争夺孩子元元的抚养权,元元说谁能给自己买一架钢琴就跟谁。主角陈桂林没有经济实力,为了挽留女儿它决定自己造一架钢琴,从找场地到找人帮忙,最后造出了一架纯钢的钢琴;但女儿元元也没有选择他,而是和她妈妈走了。
影片是在我的家乡辽宁鞍山拍摄的,里面的场景之前一个红旗拖拉机制厂。我爸爸在鞍钢上班,小的时候我经常去厂子里玩,看到他和同事一起喝酒玩闹,但有了事情甭管乐意不乐意,方便不方便一定会帮忙,就和电影中主角陈桂林找他同事帮他造钢琴一样。在电影中我看到了我爸那一代的缩影。
电影的表现手法也很有趣,中间穿插着很多东北人常见的包袱。表现东北人的直爽,有一说一的性格。电影第一个场景,陈桂林和她老婆小菊弹离婚的事情。
背景表现了这对夫妻的地位,左边的站台破败不堪,就好比陈桂林那破败的处境,右边顶棚尚好的站台对比着老婆光鲜的衣着,旁人一看就能猜到这对夫妻离婚的原因。
还有最后小菊和她女儿元元去厂里看钢琴的时候,破钢厂与崭新的宝马形成鲜明对比,老厂在他的映衬下更显破败。又好比工人们的命运,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显得风雨飘摇。
陈桂林造好了钢琴,也没有留住女儿,因为小孩子已经知道了资本的力量。就像现实残酷得让人不得不承认,但是即使没能留住女儿又何妨呢?因为这架钢琴已经不仅仅是给女儿造的了,这是陈桂林献给自己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