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晋城樊登读书会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9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被误读的,加以修改,以飨读者。
《论语里仁篇四》第2章: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句话的理解也有不同解释,我还是用基本的方法来向大家作个汇报。
先看“约”,
约,篆文(糸,系、束)(勺,食具,代表进食),造字本义:比喻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我们知道古文是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而现代文往往是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
好多版本将这个“约”字解释为穷困,我对此有不同理解。因为现代很多人都已经不会为了吃穿而发愁,不会太穷困了,我的理解是此处的“约”是“约束”的意思,即有缠缚,束缚,按照约定(特定)条件限制,管束等意思。
那么这句话对我们今天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约束的状态。如果他长久受制约于环境,可能他就会反叛,如果受制于财物,可能他就会挺而走险。如果长久受制于某人,时间长了可能就会选择报复。而这都不是一个有仁德之心人的选择。
同样,不仁德的也不可以长久处于欢乐中。
因为只追求欢乐的人,会选择更多刺激,而人一旦被放纵,往往会惹事生非。前些年李天一的事就是一个例证,而很多光环笼罩下的明星,也往往会选择淫乱、赌博甚至吸毒。
所以说仁者,行仁德,心安,所以能长久地保持心境的安乐,而不仁者,不实行仁德,心不安,所以无法长久地快乐,即使高兴也是短暂的,如过眼云烟。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仁德的人安于仁,智者利于仁。
正如人的心境,随时随地都能处于“仁”的状态中,不执著于已有的,不追求过分的享受。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经常处于焦虑和不安中,有的甚至长期无法摆脱。
寂天菩萨有一句话话说得非常好,也广为流传:“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希阿荣博堪布曾说:放下,其实就是不执著于已有的,不奢求没有的。
凡是发生的事都是好事情,每天都以一个好心情来面对。相信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
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有一句话心得,供大家参考,也是八个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一孔之见,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