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改写)
穆子琦
东晋年间,正值兵荒马乱,内部政局动荡不安,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阳光晴好,忽见一个来自武陵郡的渔人,他泛着一叶孤舟,慢慢地划着,船后是一张年久失修的渔网,似他此刻的心境一般,只是难言的伤。
这渔人缓缓在小溪中划船前进,嘴里嘟囔些什么,他紧皱着眉头,眼旁的细纹陷的更深了:“上头收的税是一年比一年多,这当今皇帝……唉!”。
忽地,他眼前一亮:这,这是何等雅致美景!这潺潺溪水两岸竟是清一色的桃树,树下是一片嫩绿,叶梢上还浮着隐隐晨露,粉嫩的花瓣,恰到好处地添上一笔点缀。渔人早已是瞪大眼,欣赏着这雅典的画卷。
正当渔人想细细揣摩眼前景色,却蓦然发现一座雾气隐现的高山。桃花树正掩着后面的一个小洞,有微弱的光亮从远处依稀传来。他便跳下船,欲探究竟。开始,洞口十分狭窄,不时传来水珠滴落的声响,但随着愈加开阔的视野,他的脚步也愈发坚定。
当他还沉浸在满心好奇中时,一束刺眼的光亮霎时穿过瞳孔,他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这幽深的洞外,竟会有如此井然有序的村庄!当他双脚触地的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随处可见的桑树竹林……这正是我梦想中的家园啊!”他不由感叹。
渔人定睛细看,田中的壮年男子正卖力地驾牛耕田,屋前少妇们在从容不迫地织布,不时抬头看着院中玩耍的孩童们,几个鹤发童颜的老翁围着一方棋盘,谈天说地。
正想着这融洽的生活,迎面就撞上一个乡中人。他看见渔人大吃一惊,稍歇,抱拳,微微躬身,道:“不知远客从何而来?小可姓周,人称安福。”他说的甚是诚恳,渔人便也行了揖:“在下同姓,人称阿贵。人嘛,难免想那天伦之乐,荣华富贵,一辈子衣食无忧。”说罢,又细细讲述来时经历。
安福听罢,爽快地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做饭。
一时间,村南村北都听说了渔人的到来,便都来打听消息。渔人道:“这桃花源的县令长官真真用心了,把这个道路纵横的小村落打理得井井有条,鸡鸣狗叫之声更是增添乐趣。”他的脸上罕见地显现出微笑,一派艳羡和赞赏之意。乡人们却只是大笑:“哪有长官,人人平等呀,都是我们各家自己张罗的!”
村里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就带了妻子儿女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问,现在秦国政局是否稳定,竟然不知道已经经过了汉朝,更不用说魏晋的更迭了。
渔人详细讲述了自己在茶馆中说书先生那里听说的传闻。村里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来家中,都摆出酒菜。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乡间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和外面的人说啊。”渔人郑重地点点头,答应了。
渔人从桃花源中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沿原路返回。他几乎在每棵树干下,都用石头做了记号,生怕找不着回来的路。黄昏,他一到郡县,便立刻拜见太守,又是下跪又是作揖的,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听说后,爽快命令几个下属跟随渔人,匆匆又上船,弯着腰,只顾向前划,终于找到自己做记号的地方。可此处有岔路口,当时一味心急,只想着放的越多越好,没想到此刻却成了绊脚石,只是原地打转。夜色降临,桃林中雾气升腾,显得越发神秘,渔人一行只好悻悻返回,一到太守府,渔人便被用棍棒逐出。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后高兴地打算前往,但仍未能实现。不久,便因病去世了,死前,还只是想着桃花源。后来就再也没有想去一探究竟的了。
点评:穆子琦对《桃花源记》的改写既充分尊重了原文的内容,更大大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了合情合理的情节,表现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语言流畅,细节生动,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