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安逸任江流

绵阳之美,在水。水盛处,当数三江半岛。

这里是三江合流的地方。芙蓉溪携带着林间的清润,安昌江伴随着两岸的烟火,一同汇入涪江。三江相融,不慌不疾,逶迤南去。整个绵阳,便安逸在这清清亮亮的江水里。

因着江水的滋养,整座城都氤氲在潮濡濡的水汽里,地面上似乎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城里的草木在淋漓的水汽蒸蔚中,都长得极安逸。栾树的翠色沉淀成了凝固着的黛黑,枝头垂着一串串红色的灯笼花。三角梅肥厚的叶片,翩跹着紫色的蝴蝶花。粉黛草开了,弥漫着一片晶莹嫣粉的霞。铁树茎干粗如立柱,叶底鳞甲黝黑坚硬,竟比簸箕还大。连柔弱的芦苇,也长成了大树,在高高的枝头,扯起一片雪白的芦花。修竹胜柳,一丛丛竹子,纤雅灵秀,飘逸着三月烟柳的诗意。

开车的师傅是绵阳本地人,热情得很,问绵阳什么地方最值得去,“圣——水——寺!”绵软柔和的四川口音,将“水”字轻轻从嘴唇边滑出来,以致说了三遍我才听了个大概。师傅说,要到十二月份,三江半岛才热闹。游人可以喂鸟,喂的鸟叫“红嘴鸥”,身子是白的,头是黑的,嘴和脚是红的,红、白、黑搭配在一起,很好看。师傅又讲,听说那玩意儿是国家保护动物,金贵得很!投喂时间久了,鸟并不怕人,可以随意落在游人肩膀上,啄取手中的面包。有人趁鸟来啄食时,一把抓住,藏在袖洞里,结果被发现,判了好几年。到处都是电子眼睛,躲得掉吗?那玩意儿,煲汤一定比鸽子好。为了一点口腹之欲,蹲几年大狱,不值当!师傅自己也笑了。

到得三江半岛,江阔水清,山翠楼高,看不见人鸟相乐的画面。没有一只红嘴鸥,只有“嘎——嘎——”的鸭叫声,从江边的树林中传出来,想必是沙秋鸭,或者麻鸭。江中有岛,绿意森森,名曰“中脊”,无舟可渡,看不到“万鸟朝林”盛景。附近有“东津古渡“涪翁钓烟”等景点,隐在草木间,分辨不出。南山有塔,九层,六角状,暗红,初建于清雍正时期。东山也耸一塔,上宽下窄,玻璃覆体,头上顶着个大白球,不知是大灯塔还是气象塔。东山叫“富乐山”,建安十六年,刘备与刘璋欢会于此。那时,兄弟相会,把酒临风,大概守户之犬还未曾窥得出哥哥的狼子野心!两塔遥遥相对,一踞南,一踞东,一古朴,一靓丽,似两枚铆钉,稳稳铆住这座随波流转的绿洲。东山与南山相连,实为一山。岛边有茶厅,有酒吧,有咖啡馆,有观景,可娱乐,可休闲,是个好去处!

沿江的涪滨路,是一条长达八公里的湖滨景观大道,道路的设计极为贴心。大道分两层,上层宽敞,为广场,广场边高楼林列,深深浅浅的绿,从人家高高的阳台上泼洒下来,飞溅着紫的红的花,是真正的“空中花园”;广场宽宽的檐下,是人行步道,一条是黑色的,一条是红色的,步道与江水间,是平整的草坪。步道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遛狗,有人在唱歌,有年轻的女子,斜挎着彩色的游泳圈,扭着柔软的腰肢在走……步道的另一侧,是汽车路,人在路上走,车在洞中行,安全又舒心。这样的设计,别的城市应该借鉴。

江水平静舒缓,如万顷琉璃,看不到水在流动。江面上不时露出一个圆溜溜的球,在动,仔细一瞧,是人的脑袋,有人在游泳。草坪中开来一辆红色的电三轮,车厢里放着两个白色的正方形塑料框,后面跟着十多个人。车在江边停了下来,车门“哐当”一声打开,滚开一卷蓝色的塑料布,一直滚向江中。车里的塑料框中,泛着白沫,挤满了巴掌大的密密麻麻鲤鱼,有人要放鱼。放鱼的这些人,大多数五十多岁,是一群信佛的善男信女。有一个老师傅,中等个子,灰色僧衣,挂着佛珠,戴着圆框石头镜,秃顶,两侧有稀稀疏疏的头发。儒儒雅雅,不像个和尚,倒像个学者。有一个妇女,也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个拳头大小的铃铛。铃铛很奇特,脖子处是弯的,不像是铃铛,倒像个旱烟锅子。放鱼前,有一套仪式,很长,老师傅领着大家念经,不知念的是什么经,“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和汪曾祺小说《受戒》中杀猪时念的超度经一样。除了老师傅,大多数人都对着手机念。其中有个年轻男子,高个,梳着风头,严肃中透着悲戚。念了半天,最后念了一遍《心经》。念完,众人纷纷上前,围在塑料布两边,将塑料布两边托起,成槽形。一个健壮的妇女,提了个塑料桶,从框中舀出一桶一桶的鱼,倒下去。鱼们,便在众人悲悯的眼神中,欢腾着跃入江中。不远处,几个老头在钓鱼,像几个老鱼鹰,悠闲而自在。江边的一块水泥地上,白花花的,是一个巴中人写的粉笔字,字很工整,“我没有工作没处住,我五岁时爸爸被电死了,我爷爷奶奶生病老死了……”大概是份求助信,旁边留有微信号及电话号码。真是个苦命人,可这年月,有谁会相信呢?

铁牛广场正对着越王楼。广场上,一只铁牛盘腿而卧,昂首怒目,远眺涪江。铁牛很大,黝黑瓷实,身上鼓起一块块疙瘩肉,牛角弯曲如月,坚挺有力。用拳头敲击牛身,“咚咚”作响,真为生铁所铸。蜀地多水,此牛,为镇水神兽。闻说秦川牛大,谁想蜀牛更大,蜀中有此大牛,当为天府之土。铁牛不远处,有马,昂头甩尾,与大铁牛相比,寒酸小气。自古“蜀中无王气”,到这儿才明白,是马不行。越王楼矗立于对岸龟山之巅,为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所建。原楼为木楼,高不过三十米,现存的是新建的,借助钢筋混凝土的力量,修得很高,有十五层,近百米,是一座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高楼。依山取势,飞檐翘角,集阁、楼、亭、殿、廊、塔于一体,在江边很能压得住。小儿在《绵阳的烟火》中专门写到此楼,“越王楼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盛唐古楼,古风的外表,柔和的灯火,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越王楼歌》中的‘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诗不骗我,越王楼真是如此!”这孩子,还行!

坐在越王楼上,两胁生风,美景尽收。就着耙软的江油肥肠,嗦一口绵柔细长的米粉,巴适得很!心中不住想问一声:守着这样的地方,诸葛武侯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北伐呢?像蒋琬一样,守好碗里的米粉,不安逸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下是一份成都至绵阳的周末出游计划,让你在短短两天多的时间里,尽情领略绵阳的魅力,享受愉快的周末时光: ### 交...
    茜茜的产品笔记阅读 402评论 0 1
  • 离开家乡几年来,每每听到四川话,总忍不住朝说话人的方向看一眼,陌生的熟悉。外地人听不出四川话里的种种方言,绵阳话还...
    随风似水阅读 3,520评论 0 3
  • 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又到秋天,北京定居后,我眼里的秋天总是北京的,每到季节交替,就会想起故乡的秋。看天气预报,...
    随风似水阅读 1,371评论 0 4
  • 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绵阳县志》记载,绵阳地处涪江下游,三面环水,经常会发生水灾,为了给百姓解决水患,...
    婷立K阅读 5,096评论 26 44
  • 余以癸巳之秋,出走油江,旅食于绵,虽困顿依旧,然不废吟咏。数年拉杂相积,似微有进益于往昔。其显露者汰之,凑粕者弃之...
    今回阅读 3,06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