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风铃草的吟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日清明节,想为奶奶寄去一份祭奠,一份相思。
在我开始有记忆的三岁到六岁,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奶奶的院子和我家不是同一个院子。由于我的妹妹仅比我小一岁多,妈妈照顾两个孩子比较吃力,而且爸爸经常外出挣钱,我便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他们的院子里。
记得奶奶的院子里有一架织布机,是木制的,小时候喜欢看着她坐在织布机上,梭子在一排排线中飞快地穿梭着。奶奶告诉我,她的妈妈活到九十六岁,每天作息规律,做饭、织布从未间断,这样每天活动着才容易长寿。奶奶的姐姐也很长寿,记得有一次,我随着爷爷奶奶坐着毛驴车,钻过火车道下的涵洞去看她的姐姐。为了这次走亲戚,我还向幼儿园请假了一天。可以说,奶奶有些宠溺我,可以让我请假带我去见她的亲戚,还会满足我的一些不良嗜好。
三岁到六岁的时候,我喜欢吃糖,经常看着那些三角形透明的黄色硬糖、红绿相间螺丝状的硬糖、酥软的龙虾塘和奶糖挪不动步。每次睡觉前我都喜欢向奶奶要糖吃,正好那时姑姑们每隔十天左右就会来看望奶奶,捎的礼物里总有各种各样的糖。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天晚上吃着糖,有着奶奶的宠溺,就觉得无比幸福。
在我读学前班之前,每天晚上奶奶都会教我念小曲,“红头绳,绿锁线,闺女不娶干打扮”等类似于顺口溜之类的,这些小曲都是村里其他人不会的,其中有一些是奶奶自创的。到现在我已经忘记这些小曲了,村里也没人会,奶奶的小曲也就失传了。记得以前奶奶教会我很多小曲,以至于我上小学前打猪草的时候,很多大人为了让我念奶奶教过的小曲,会把她们的猪草分给我一部分作为交换。没想到那时的我就已经靠着念小曲这个才能获得收益了。
在我六岁时,读了小学二年级,叔叔家的弟弟出生了,我就不在爷爷奶奶家住了,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虽然只是和奶奶住了三年,我受奶奶的影响很大,比如她不喜欢很宅,思想不固化,对很多事不斤斤计较,不勉强对方,等等,甚至连她不吃葱蒜之类辛辣食物我也得到了遗传。
后来我读初中高中时都是住校生,读大学更是远离家乡,周末和寒暑假回家,还是经常会去看看奶奶,有时会跟着她学一些简单的剪纸,有时夏天打雷时我害怕时她会安慰我。我结婚时,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生活可以自理,她亲自参加了我的婚礼,到我结婚的新房看了看。
等到我弟弟结婚时,她已经九十多岁了,生活开始不能自理,虽然记性有些不太好,但她还认得我是谁,在哪个城市工作。她参加完我弟弟的婚礼,她躺在院子里的沙发上,在午后的阳光下睡着了,很安详。我准备离家赶火车的时候,轻轻地叫醒她告别,说了句“奶奶,我走了”,奶奶睁开眼和我说了几句话。没想到那次是我见奶奶的最后一面,留给我的印象至今依然是那个午后阳光下在沙发上安详熟睡的奶奶。
那年春节下了大雪,奶奶生病了,我急得流眼泪,但雪实在太大,还是无奈之下把回家的票退了。后来家人告诉我奶奶身体好了很多,让我不要挂念。
端午节那天,接到家人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而家人因为我离得远没告诉我奶奶一个月前病重的事,我顿时禁不住留下了眼泪。几日后参加了奶奶的葬礼,见了她的遗容,悲痛溢满心里。记得下葬前一晚的祭奠,本来我们孙子孙女辈的十一点就可以回去休息了,但我回家后依旧心里难受,就折回去,和他们爸爸妈妈儿女辈的在十二点一起完成了对奶奶下葬前的最后一次祭奠。
奶奶去世以后,有时会梦到她,在梦里她依旧慈祥,依旧为我考虑,让我不要担心她,让我幸福地生活。到今年端午节奶奶就去世三年了,有时我会想她,想她在我童年时给予的温暖,想起她为家人做的很多事。同时,我也有些遗憾,遗憾自己在她去世前未能再见最后一面,遗憾我给她的关心太少,遗憾自己在她有生之年做的太少。
《朗读者》在3月份有一期是徐静蕾读了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她谈了对奶奶的怀念,朗读时饱含深情,我跟着她思念我的奶奶,止不住地流泪。我希望奶奶去世后能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继续守护着我们,希望奶奶能带着我的思念和祝福,到达天堂的极乐世界。
Ps:仅以本文献给天堂的奶奶,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