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特别想看书,这种特别的感觉带着最原始的冲动。就像是在喉咙里一句迫不及待想说的话,就像是眼前摆着期待已久的食物,从胃到食管到喉咙,一种至下而上升起的冲动和理性至上而下的压制在喉咙相冲突而产生的未完成感,不断的刺激我的神经,告诉我:好想看书,特别想,不看会死。然后,自然而然的打开亚马逊挑书的时候,我忽然猛烈的意识到,其实我只是想买书。真的吗?尽管不想承认,但是其实,我只是想买东西。真的吗?是的,其实我只是想花钱。为什么想花钱呢?因为我穷。
这里其实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矛盾。人越穷的时候,越想花钱。看什么都觉得必不可少,以前没想要的东西,在脑中会像回转寿司一样,一个一个如此精致美好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然后告诉你,买,快买,好喜欢。即使理智的一面,站出来批判分析,最后的综合结果也是生活必需品,你需要它。不知道为什么,穷的时候,全世界都充满了空乏感,物质的,内心的,明显的,清晰的,这感觉像从地面冒出来的泉水一样,突突突,如此平稳的不痛不痒,真令人糟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空乏感一定不是物质条件的缺乏造成的,所有的空乏皆来源于心。心的空乏不是物质的东西可以填补的,物质的填补会像吞噬万物的黑洞一样,越填越让你觉得空乏,不断的贪婪的向你索取。然后,你就会被强大的物欲控制,变得意志虚弱而失去对抗的能力。
所以,要解决这种空乏,最直接的就是找到空乏感在心的来源。也许是因为身份的转变,在此之前一直呆在学校里,过着毫无生存压力的日子。而现在,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开始面对生存期的挑战。周围没有继续读书的朋友,一个个都过上了有家庭有车有房有工作的稳定生活,似乎只有我是一无所有。尽管我深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时区,在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是准时的,都是刚刚好的。就像有些花在春天开放,有些花在冬天开放,她们从来都不会互相比较,也没有早晚的概念,而是在适合的时间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开放,凋落。没有美丑之分,每一朵都是独特的。但是,在意志虚弱的时候,我还是会怀疑自己,还是会焦虑,会不开心。在洪流般的社会现实下,潜意识让我投入到集体的焦虑之下。内在缺乏的安全感,让我极需要一种方式让自己心安,建立家庭的感觉,独立的给自己营造一个家。而我的观念里,冰箱填满了,心就填满了。屯积食物,让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获得了安全感。这是基因中的本能反应吧,在遥远的过去我的祖先也是如此。买买买让我陷入了没有钱,买不起,得不到,越想要,更想要,更加穷的死循环。怎么办呢?也许过一段时间,在某个淘宝的深夜里,我会猛然觉醒,这一切并不能构建起我的安全感,然后我会无药痊愈。反正,我现在做不到。那就做不到吧,让时间解决,一切都会过去的。无欲无求,都是经历过,才会理解的透彻。依旧让我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