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埠的早茶早有耳闻。
一段时间曾在开化工作,每周往返于台州开化,高速路上看到游埠出口,就有下高速住一晚的冲动。之后在抖音、微信视频号中又看到不少关于游埠早茶的信息,更坚定了一游游埠的念想。咨询了金华的朋友,他们说,期望不要太高。理由是台州的早点太有特色,你们会看不上游埠的早点。一位去过游埠的台州朋友也说,别太理想化了,都是炒的,没什么好吃。“存在即合理”,既然能沿续这么多年,并且近几年越来越兴旺,总归有它的道理在。
到达游埠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我们找了几家民宿都已客满,最终在一家商务宾馆住下。周末游客还是比较多的。入住前在潦溪村口的导游图上看到“兰若寺”就在附近,突然想到《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与宁采臣,也就是后来拍成电影《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借宿的兰若寺。登记入住时问前台小姑娘,此寺是否就是彼寺。小姑娘说,路对面就是兰若寺,已经破败,大门上几年修整过,只听说是叫兰若寺,是否是《倩女幽魂》中的兰若寺就不知道了。到房间推开窗户一看,路对面应该就是这所寺庙了。寺庙的结构形状清晰可见,大门对着潦溪,大殿已经倒毁,两侧厢房还在,靠路一侧开店,另一侧厢房外即是一片小树林。随后,我来到兰若寺门前,大门紧闭。整座寺庙与《聊斋》原文描写神似,“蓬蒿没人,似绝行踪。”宁采臣“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后又写“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文中的兰若寺应该在金华地区,但据好事者考据,金华市内唯一称为“兰若寺”的就在兰溪的游埠镇,自然这里就是了。当然,小说家信马由缰,考据者穿凿附会,好事者各说纷纭,这些茶余饭后的经典话题,刚好为当地的烟火味添上一笔。
游埠早茶集中在老街,老街呈“H”形结构,最热闹的应是后街,五百来米长、四五米宽,两侧全是早茶店。由于下雨,店门前张开油布挡雨,高高低低,重重叠叠,中间只留一条缝隙,雨水如注。家家门扁题着各式字体的店名,户户幌子以各种醒目的图案广告本店的特色。蒸汽被油布挡住了上升的空间,只能在有限的低空盘旋,笼罩着行人店主,各种香气钻入鼻腔,各色点心呈现在眼前,各样招呼热闹嘈杂。店内根据各家房间的大小形状,摆着长桌或方桌,尽最大限度地挤下桌子。店主又把摊支在街路上,边上再摆上一两张长桌,所谓桌又不是桌,只是把店门板卸下来,用两条高脚长凳两头一扛,就成了一张简易的桌子,放两条长凳供客人面对面坐。这样,中间留给行人走的路只有一两米宽了,两人对面只能擦肩而过。
游埠早点品种繁多,油条、豆浆、包子、馒头、饺子、馄饨,这些各地常见的,它变着法子做出新花样。饼是金华的特色,自然少不了的,煎饼、卷饼、烧饼、酥饼、梅干菜饼,皮带饼应该是烧饼的变种,里面嵌肉沫一起烤,吃之前剖开一面再嵌入油条。鸡子馃与台州的泡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鸡子馃是面团里裹着肉沫和鸡蛋,放在油锅里煎。泡虾是面糊里裹肉沫和虾,放油祸里炸。最有特色的早点大约就是“肉沉子”,把鸡蛋敲在酒盅内,然后将事先调味好的肉沫塞到鸡蛋黄内,倒入热水中慢火烫熟。这是丈母娘招待女婿的点心。还有牛肉面、豆腐汤圆、农家汤圆等等,琳琅满目,据说有几百个品种。
当天晚上我们就在老街上转悠。春日的细雨、昏黄的街灯、小巷里结着青苔的石板路,停泊在岸边的游船,游船上的红灯笼,横跨着的一座座石拱古桥,还有充满年代感的贯休祖庭、郎静山纪念馆,以及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流连其中,心底自然涌出无尽的怀古情思。转天一早,急风暴雨,倾盆而下,老街依然游人如织。我们随意挑了一家店,选了有特色的早点慢慢品尝,静待雨停。店家说,今天雨大,来的客人少了。可我们还是看到游客一波又一波地涌进来。我们是在前街吃的早点,等雨稍小一点,转到后街,这边已是人挤人了。
中午时分,天已放晴,我们离开宾馆第三次踏进老街,依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正应了李渔对家乡兰溪的描述——“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三看游埠老街后,我明白了游埠的“味”是那么的多样丰富。金华朋友的话,是谦虚礼貌客气,留有余地,给足面子。台州朋友的话是因为各人口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包容程度不一。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口味上,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其实游埠最吸引人的是千年古镇的韵味,早茶的口味只是其中一个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