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心境读书(xinjingdushu)
生活!读书!小确幸!
想要阅读《断舍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总能看到关于“断舍离”这三个字的一些言论,想来总是跟这本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则是这本书的名字,足以让任何一个第一眼看到的人产生好奇,以致于会联想这本书的内容。同时。这本书在很多读书平台的评分也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状态,这就让人更加好奇了。
本书的作者叫山下英子,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全民断舍离的热潮。能引起这样的效果,想必其中的思想也有其独到之处。
这本书从生活中的物品整理,上升到了精神世界,用作者的话来说,叫做“出的美学”。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这就是断舍离的简单解释。
很多人都喜欢买买买,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有用没用的东西,和家里的物品一样,很多人的生活也是乱七八糟,更不用谈什么精神世界了。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去思考。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思考有效性,却忽略了有效性的前提是必要性。
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结合体。
“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的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怀着这种态度处理杂物,会让物品和内心产生更剧烈的联动性。当处理掉作为情感依附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但是,这件事真的有这么容易吗?一定会有很多人难以做到。作者把“无法放手”的人归为三类:逃避现实型:这类的人无法正视当下,对于身边的环境感到厌烦;执着过往型:这类人对于旧物过于偏执,因为这些东西承载了往日的时光,难以忘怀;忧虑未来型:比如对于某件物品,会考虑未来是否会有用等等。
那么,“断舍离”掉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比如,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决断,提高行动速度。当我们生活中关联的事务越来越少,关联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就可以专注于一些事情上,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清晰明确。与此同时,随着思维的通畅,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正确地行动;高效的行动又会促进最终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断舍离”解决了思维问题,而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结果。
“断舍离”,扔掉的是物质,换回的是心灵。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现代人很多没有精神世界,周遭的生活充斥着太多的“垃圾”急需被清理。人人都想活的不那么累,但是却无从下手。这本书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教会我们从生活入手,过上更好的精神生活。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心境读书(xinjingdushu)
生活!读书!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