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美国电影,获奖无数,却并不热门。一直不愿轻易观看,只因这种纪实风格的文艺片一般都需要花上数小时心神俱宁的时间去阅读与回味,而我又难得有这样空闲,故一直让它躺在硬盘里存灰。
这是一部很丧很丧却又极其动人的电影。
故事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主人公李·钱德勒(卡西·阿弗莱克饰)讲起,他在波士顿干着一份无聊的物业杂工的工作。有一天,他突然收到挚爱的哥哥乔(凯尔·钱德勒饰)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回到远离多年的家乡曼切斯特,却发现自己被指名做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饰)的监护人。李既不愿意当侄子的监护人也不愿搬回有着太多回忆的曼彻斯特,而侄子帕特里克则更不愿抛弃他的生活与朋友跟李远走波士顿,于是电影开始展开叔侄以及曼彻斯特小镇的那些清冷、灰色的生活。
李刚刚出现在屏幕时,英俊的脸庞和冷漠的言语一度让我觉得他是个很酷的家伙。面对趾高气昂又无理取闹的女业主,他只是平静的回了一句:“Olsen太太,你干什么都不管我鸟事,我只想解决漏水的问题。”女业主愤怒地呵斥他:“滚出我的房子。”他也只平静的回了一句:“OK,但是滚不出去,因为你挡着门了。”紧接着在酒吧里,只因为对面的人多看了他一眼,他就平静而绅士地走过去给了对方一记直拳。
正当我迷惑于他到底有什么故事时,哥哥因心脏病猝死的消息从曼彻斯特传来。从接到消息到赶往曼彻斯特处理哥哥的后事,李的脸一如既往的死灰。与哥哥的最后一面非常简短,李把脸贴在哥哥的胸口十来秒,面无表情的亲了哥哥脸颊一下就让医生把哥哥推走了。整个过程没有哭声,没有眼泪,也没有任何崩溃的情绪。李的冰冷和哥哥惨白的尸体让人不寒而栗,这种极不寻常的冷静实在让人费解。
至于侄子帕特里克对其父亲之死的反应更是让人惊掉下巴。当李问帕特里克要不要跟他去看一眼他的父亲时,帕特里克平静地说:“不知道。为什么?他什么样子?”李回答道:“他就好像是死了,我是说,不像睡着了或是什么,但也不至于叫人发毛。”帕特里克的回答则依然是“我不知道。”最终在叔叔的主张下,帕特里克来到医院太平间。帕特里克进太平间大门时,电影进度条显示在38分52秒,在看了父亲一眼的3秒钟后他平静的说了一句:“好了,谢谢”转身而去,刚刚打开的太平间大门还没来的及合上就又被拉开了。回家后,帕特里克的几个朋友来安慰他,他们在客厅里激烈的争论这《星际迷航》到底是不是一部垃圾片,再接着就是帕特里克向叔叔请求留自己的女友在家里过夜,而叔叔同意且提醒他是否需要带套......
帕特里克一如往常的上课、玩摇滚、打冰球,而李则平静地寻找价格低廉的殡仪馆、安排哥哥的葬礼以及去律师事务所交接哥哥的财产和最后的嘱咐。哥哥的死把叔侄俩拉到了一个屋檐下,但两个人又像两条平行线永无交点,如此之丧的剧情及缓慢的叙事节奏简直要把人逼疯,直至帕特里克情绪的第一次崩溃。
帕特里克打开冰箱找东西,一盒盒冷冻鸡肉滑出来,当他把它们一盒盒塞回去时,突然变得手足无措,他怎么也关不上那该死的冰箱门,紧接着就崩溃大哭,在叔叔一再强势的询问下,他哭着说:“我只是想到他在冰柜里就很难受。”这句台词一出现在屏幕里我眼眶就湿了,这不正是我以及很多人期待的吗。所有的冷漠背后总该有他人不能触及的柔软和善良。太喜欢这段表演了,除了这一幕,整部电影中并没有任何地方刻意去表现一个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伤与痛苦,而这短短的一幕却像一只手直插人的胸膛,捏得人撕心裂肺。
生活是公平的,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外衣包裹不愿意示人的过往,它都能轻易的揭开一角,然后拉扯出一片血肉模糊,李,一样无处可逃。
李,本和哥哥共同生活于曼彻斯特那个曾经阳光灿烂的海边小镇。他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一场大火毁了所有。那个深夜玩嗨了还不想睡的李出门买啤酒,却忘记关壁炉的防火罩,结果回到家时,房子已经化为灰烬,妻子被抢救出来,而三个可爱的孩子却葬身火海。妻子兰迪眼睁睁看着三个孩子被大火吞没却毫无办法,她把一切都归因于这个男人,恶语相向并悲痛欲绝的离开了他。李最终远走波士顿,死灰一般的飘离了曼彻斯特,如果不是哥哥的死他根本不会回到这个曾经被称为“故乡”的地方。
很多时候一条微小的缝隙透进来的光唤醒的不一定就是光明,可能只是那个藏在心底的噩梦。李和兰迪在曼彻斯特狭窄的街道上不期而遇。
已经改嫁并且有了孩子的兰迪,在遇见了这个曾经深爱也同样被无情摧残的男人时,已经选择了原谅。心里甚至对李有着深深的愧疚,因为那场大火摧毁的不仅是她的人生也是眼前这个男人的全部,而这个男人在这场恶梦里受到伤害不比任何人少。一阵简单的寒暄之后,兰迪试图向他道歉......
(下面会摘录很长一段台词,原谅我这台词控吧,因为这段表演实在太精彩也看在我一句一句实录的份上吧。)
“我以前对你说过很多糟糕的话。”
“不”
“但是......我知道你从来没有......可能你不想再和我说话了......”
“不是这样的。”
“让我说完,无论.....我的心已经支离破碎了.....永远都无法愈合.....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
李轻轻地摇头。
“但我不用背负......我说过的话......我对你说过的些混账的话,我真该下地狱......足够让我被扔进地狱永不超生......”
“不、不,真的不......不、不、不、不、不......兰迪,不......”
“我真的很抱歉......”兰迪大哭。
“这......我......无法解......无法......无法......”
“我爱你......”
“不会的......”
“或许我不该提这些......只是......”
“对不起,我该走了......”
“我们不能一起吃个午餐吗?”
“我真的很抱歉,我想还是不要这样吧......你刚才说的那些已经足够了。”
“可是,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
“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但是亲爱的......亲爱的......我......我想让你快乐”
“亲爱的,当我在这遇见你,我就是想告诉你......”
“我想告诉你,兰迪.....”
“但是,李......”
“我......我......我......因为我......我......”
“李......”
“我......我想告诉你......”
“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不想折磨你......”
“你并没有折磨我......”
“我只想告诉你,我错了。”
“你没错,没有......你不了解我,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那不是真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不,你骗我,那不是真的。”
“你不了解我,我不知道怎么......”
“不,我了解你的......”
“我知道你了解我......我,我,我得走了......对不起......”
“不,对不起,对不起......”
这一幕实在让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还原当时的情景,只好选择繁琐的对话实录,卡西·阿弗莱克(李的扮演者)和米歇尔·威廉姆斯(兰迪的扮演者)一度让我深信他们就是那样一对家毁人亡的可怜夫妻,尤其是卡西·阿弗莱克,每一个字,每一个神情,每一处结巴,每一次欲言又止全都是锋利的刀刃,割的人心鲜血淋漓,看得人声泪俱下。
电影的最后,帕特里克留在了曼彻斯特,而李终于还是离开了这个他永不能回头的城。没有大团圆,帕特里克有权,也应该选择他想要的生活,李也同样有权选择不与过去,不与自己和解。
我承认这部片子让人觉得很丧,但我不认为“丧”这件事本身一定是有什么过错。某百科对当下流行于90后中间的“丧文化”的解释相当狭隘,认为“丧”代表的是一种颓废、绝望、深陷泥沼而难以自拔,行尸走肉般的人生态度。对此我深表不屑!“葛优躺”带来的是舒服与安全,“懒蛋蛋”传递的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渴望,“有四肢的咸鱼”更是对自我的理智认知和宽容。教科书里总是教育我们要昂扬的前进,要做当元帅的士兵,如果这世界需要元帅这当然没有错。可我就不明白了,每个人都当元帅,谁来当冲锋陷阵的兵卒,谁来做耕田织布的寻常百姓。如果这个世界对我们这些寻常之人的需要比对元帅的需要更为广泛而强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里总是缺席如何快乐而光荣的做一个普通人呢?难道教育人怎么把寻常的人生过的更有价值和意义不更重要吗?难道每一个过好寻常人生的人不更该被褒奖吗?
我们“丧”,非是说我们有理,只是在奔向“元帅”的路上请允许我们歇一歇,想一想。我们也许内心里明明知道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当不了元帅,但是我们也不愿与自己和解,所以我们才有勇气走向那永无尽头的前路。
看完电影,躺到床上,用被子把自己从头到脚蒙起来,在那个密闭的空间里连续深叹几口气,只因压抑的太幸苦,我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平复内心的惊心动魄。
面对不堪的过去,内心的柔软总是希望我们最终能和世界及自己达成一种和解。向前看,向美好走,似乎才能彻底治愈心灵的创伤。但不与世界和自己和解,不也是一种解脱吗,因为真正的和解一定意味着遗忘,而遗忘的可不仅仅是那些日夜鞭挞心灵的悲伤,还有同样无比幸福的曾经。
李,固然不肯遗忘,但兰迪又真的遗忘了吗,与自己和解了吗?
“遗忘”二字说来轻飘飘,但遗忘痛苦和遗忘幸福都是人这一生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有得选择。
也是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