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健君
图|康 桥
就文字本身固有的特性而言,虽然中国的方块字具有显著的象形特征,同时文字也是中性的、抽象的。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巨龄认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众所周知,文字本身不具备“体温”,但文字组合成语句时,只要功夫到了,便会含情脉脉,风情万种了。
在简叔用心铺垫好的平台上,自2018年1月9日试水《简书》后,便有了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总觉得每天的时间短了许多,除了忙碌的工作时间外,属于自己静下来思考和写文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由于年龄原因想要写的东西不是没啥写的,而是想写的内容很多,以至于不大好拿捏先写什么,再写点什么,只能任凭自己的性子信马由缰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南宋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词中有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虽然相距着848年,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大词人早己经把写作这点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了。涉世未深,经历不复杂,为了写作而写作,装模作样,搔首弄姿,上帝是都能原谅的。
而到了而立之年之后便大不一样了,该经历的一切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都是必须得要面对。忧愁烦恼不断,世态炎凉返场,好一个欲说还休了得。
简叔迎合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风起云涌的主旋律,搭建着文化资本的创新架构,洞察了我们的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注重吃喝玩乐,只注意外在行头,逐渐动摇着自己文明古国的文化根基。能够审时度势把人们拉入全民写作的大圈子,营造着文化强民的大氛围,拿起笔来,重拾文化强国之梦功不可没。
环顾四周,近期有看到简书里藏龙卧虎,我也在关注着老司机们都在说着什么,写着什么,悉听着各位高手们的谆谆教诲,单纯从写什么形式,写什么内容,众说纷纭,也似乎都有一些道理。
但我还是觉得无论你的文字以什么形式出现,无论是长篇巨作的小说,还是短小精练的议论文,或是字字珠玑的散文诗歌,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试问您的文章有温度吗?
所谓温度,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能否感动到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感动到,拜托你也就此打住,别再去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让别人为你的唾沫星子劳心费力了。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您信吗?反正我信。
俄国19世纪作家屠格涅夫一天在街上走着,一个穿着褴褛的乞丐伸手向他要钱,此时屠格涅夫摸索着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带怀表,连一块手帕都没有。但是,此时此刻乞丐还在风中颤抖着手等待着。屠格涅夫突然间惘然无措,惶恐不安,紧紧地握着乞丐那肮脏发抖的手,说道:“请别见怪,兄弟,对不起,我今天什么都没带。”乞丐那双红肿的眼睛凝视着屠格涅夫,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紧紧抓到深屠格涅夫那渐渐变凉的手指说:“哪儿的话!兄弟。您是第一个称我为兄弟的人,这也应该谢谢您了。”说完乞丐早已泪流满面了。
故事讲到这份上,您心里应该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难怪屠格涅夫能写出来《父与子》、《猎人笔记》、《前夜》等那么有生命力的不朽。无论他对人物充满人性盈润的描写,还是他对旖旎大自然的描写,无不是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用温暖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留下旷世巨作。
无数事实证明:能够说出有温度的话,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
所以,不要在形式上太纠结,您的文儿长个好模样,有人情味,辨识度超高,远比模具如何重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