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上面这两句话,是我在一个文章的评论区看见别人写的,表达的意思,好像是说『屠狗辈多是好人,反而读书人多是坏人』,当然了,上面的文字只是我截取的前两句,因为这两句也是他引用来的,用来佐证他的论断。之所以不把完整的评论都复制过来,我也是有私心的,怕因为这个举动对那个网友同学产生某些伤害。也是担心会因为这样的举动产生纠纷和敌视行为。
本文就仅从这两句话本身展开论述,也算是表达我个人对这两句话的分析和解读。因为学识所限,论断之言可能存在谬误,请大家带着批判性眼光阅读即可。评论区尽量不要发生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哦ᝰ
现在开始言归正传
1、直译☞仗义的人,往往多是那些市井中的屠夫;负心汉,却大多是那些读书之人!
2、意译☞这应该是一种感叹句式,抒情文字,表达的是某个特殊情景下的情绪。『屠狗之辈,本来是被人瞧不起的职业,但里面也有很多人是好的,敢于仗义出手的人。』『再看负心汉(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只翻译成男人,因为古代,女人通常没机会读书),这么多的负心汉,其中有很多竟也是饱读过诗书礼乐的人。读书人,本来应该是更加知书达礼的,明辨是非的,品德高尚的(这只是人们的主观想法),但是最后发现并不是这样,负心汉里有挺多是读书人出身。』
3、这是一种对现实残酷的痛诉,一种对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反差的惊叹。这种句子,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目的就是用来陈情。所以,这类句子,通常应该用来写抒情文章,不适合用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说明文,因为不足以作为论点和论据,没有统计上的可信性,文辞上多用一些模棱两可或者模糊不清的言语,比如每多,多为,每多和多为具体是多少呢?特别多?非常多?很多?有点儿多?还是比我印象中的多?没有具体数据可考的议论,通常就是主观看法,个人意见。
4、虽然这两句是用来抒情的,但是这两句话写的依旧很高明,就像古人写诗词歌赋的时候,总要不断的斟酌删改,遣词造句很讲究,这两句话的逻辑严谨性也是比较强的。讲到这,我们还得看上文中说到的那两个词。原文之所以用了『每多』和『多为』两个词,而没有用『皆为』跟『尽是』,就是为了让这两句话更加严谨(也就是相对而言更严谨了一些)。用了『多』就表示不是全部,所以表达更加合理。
5、其实,一个人的品质如何,真的和学历不成正比,也不和地位高低成正比。
6、之所以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样的评价,也是因为人们对屠狗之辈和读书之人的都有成见(这里成见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通常人们认为贩夫走卒,屠狗之辈都是下九流之人,但是里面有几个仗义之言,敢于伸出援助之手的好汉,人们便刮目相看。而一般情况下,读书人被认为是读书人知书达理的,一旦里面有一些忘恩负义之徒,或者有一些品德低下的人,人们便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通常人们都会对好人标准更加苛刻,而对坏人恶人反而很宽松。故,坏人身上哪怕只有一个亮点都会被放大;相反,好人身上哪怕只有一个污点也会被放大。所以才会有<浪子回头金不换>,才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的浪子难道比不曾犯过错的人更加优秀?放下屠刀的人难道比不曾拿起屠刀的人更加善良?很显然不是。只不过,用这样的话,来循循善诱的劝他们,他们可能才会有勇气真的回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