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害身亡的新闻,让人十分痛心。这名空姐年仅21岁,是家中独女,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网友声讨犯罪司机的同时,也墙裂质疑滴滴的司机审核机制。
共享经济诞生的时候鲜花着锦,欢呼声雷动,逢人必言“共享”,仿佛不沾点共享的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新时代人。可是鲜花着锦往往也是烈火烹油。共享意味着无限接口,触点的开放和接入,庞大体量的信息涌入真假难辨,而对新生事物的监管难免存在空白地带,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和远超我们的想象。
在共享出行概念横空出世之前,我也被出行打车困扰着。要打的的时候没车,不打的的时候身边全是空车。共享出行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但是随着各种私交车,顺风车的介入,真正隶属于公司的车辆和司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感受到服务体验和安全系数的极速下降,所以我卸载了手机上所有打车软件。
共享意味着降低成本和方便快捷。如果只是普通的物品,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出行是安全第一的领域。司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却也是最不稳定的因子。身份可审核,人心如何测?如此关系到性命身家之事,审核和监管手段容不得一点马虎和松懈。如果监控权限仅仅放在公司本身,无疑有放任自流之嫌。毕竟公司的追求是盈利,谁能保证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想起乘客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