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心这个人物的迷之自信,是作者要表达的正能量吗?
无论世界如何变迁,保持初心不改。
在一本小说中,践行这样一个人物,已然感觉很难。而沦落到残酷的现实社会,更加难乎其难了。你看这卢秋心得有多少面?一面是一个文弱书生新闻记者,有洞察社会真相的一套系统;另一面是一个江湖武侠,那功夫是出神入化大神级别的;另一面还是一个依附于军阀势力(学生韩凤亭),有钱有房子有声望有恫吓力,同时在危机关头也可以借其势破局。还有一面就是跟许多江湖力量有交集,用江湖影响力为自己解脱或者化解危险。他真的有很多面的,记者,老师,侠友,济世功德……他得多强大,才能守得住那份初心?他得有多少条命,才可以在那么多的危险面前逢凶化吉。
所以作者也不虚伪,他很直接的贴了“虚文学”的标签,美其名曰“越虚越健康”。作者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是人物塑造上下了太多功夫,人物先行,把人物烘托出来,做的非常成功。许多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且人物的特色传递的非常到位,读者很清楚这些人物,容易感受这些人物身上或正或邪的力量。比如卢秋心正气,美院男老师路剑尘的正气,以及一群江湖人士的邪气,还有那个亦邪亦正的韩风亭,他原本是个纨绔子弟,后来拜卢秋心为师后,慢慢变得有学识有正气了,特别是经历过父兄战败后的被追杀,以后父兄又扭转战局后的心态转变,许多的生死考验之后,他看到了卢秋心之流身上的光,在这些光的照耀之下,他懂得了生之微末,懂得了活着的价值,重塑了他的三观。其实从这个人物的转变上,我们也看到了作者所谓的“越虚越强大”的强大声势,我总是在想,作者内容的江湖,那种理想的江湖状态,是卢秋心这样初心不改坚守价值底线直面生死的人,还是韩风亭及某位女侠那种慢慢长大从邪转正的成长派,抑或是剑尘那种曾历过山匪最后成长为教师,跟卢秋心一样有双重身份、双重经历的一类?
故事中的人物真的特别耐人寻味。
读开头的时候,作者有讲到西山狐仙。然后卢秋心从一个普通记者,转身为隐身于市的江湖大侠,侠义一身,频频救人,且功夫盖世,我一度有过怀疑,难道他跟狐仙有关?然而故事返回民国时期的真实生活,卢秋心仍是个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执着于调查奇闻异事,解救受困于离奇案件的人们。但是透过韩凤亭及一众江湖奇手的烘托,卢秋心的奇人奇事慢慢浮出水面,读时不忍拍案惊奇,连连称好。
人物长进我心里了,越想越有意思,越读越难忘。我会记得卢秋心身上的光,也会记得韩风亭身上的光,也会记得剑尘身上的光。当然也有许多小人物,他们很平凡,比如四喜,比如卢秋心收的那个女弟子,比如报馆里的同事,他们也都在故事中真实的存在着,有着自己活灵活现的一面。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一阵子了。
回归书名《江湖消亡史》,作者笔下的故事中,其实有着满满的江湖气,一边收一边藏。卢秋心和路剑尘从江湖中抽身而出,换了个身份。但因为侠义不灭,用行动成就了另一个江湖。作者说,什么是江湖?有侠、有情、有义,便是江湖。这样的江湖,不会在人间消亡。
如若真的消亡,我有点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