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家里的吵闹似乎有一种与时俱进的觉悟,最早的时候父亲抽烟,我小时候几次印象深刻的争吵都因为烟的缘故,细节记不清了,但我记得又一次夜里,父母两人在隔壁房间争吵,我爬下自己的床去了他们的房间,站在门口说,妈,你到我房间去睡。
然后那次争吵就结束了。
争吵时候的人都特别固执,语气爆裂,逻辑大多混乱不清,夫妻之间的吵架往往要扯上最近一个月的一切细节,仿佛给自己的不满添加更多的有利条件,吵到最后无话可说,只剩一方还在喋喋不休,或者干脆进入冷战,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为了什么争吵。
后来我爸戒了烟,由于开车酒也基本不喝了。烟酒这两大争吵的根源没有了,争吵却依然持续。从那以后,所有的争吵都能来源于一切细微的生活意见,大多是一言不合。
语气很冲的人,如果自己并不知道就算了,但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自己语气冲,却并没有打算改进的想法。我觉得很不可理喻,并非站在什么角度妄加指责,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被你爆裂而无礼的语气伤害到的第一批人,就是生活在你周围最亲近的人。
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突然被大声训斥,除非自己犯下巨大的错误,否则谁会心甘情愿被莫名其妙地吼上几句呢?原本的好心情大多一瞬间被摧毁,进而还击,争吵如愿爆发,气氛急转直下,如果两人争吵的时候,家里还有其他人在,那尴尬和纠结指数简直是突破天际。
何必互相伤害呢?甚至不客气的说,你为什么能这样理直气壮地伤害别人呢?
如果递给你洗好的苹果你不愿意吃,你拒绝就好,何必补上一句:“跟你说了不吃你怎么这么烦?!”早餐时间,家人提议喝豆浆而不是喝粥的时候,你表达观点即可,何必一开口就是:“豆浆豆浆!整天就知道喝什么豆浆?!”
明明是善意的事情,或者可以商量的事情,为何要瞬间把它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
我前面说到这种家庭纷争似乎总是与时俱进的,最初的时候因为烟酒,往后因为教育和工作,再来就是更年期了,再往后,所有的琐碎细节都是争吵的好理由,仿佛越往后生活越值得争吵。乌烟瘴气,整天也不知道为什么胸闷,家人之间说话小心翼翼,处处地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变说话的语气呢?
想起一件事情。我在台湾辅仁大学交换的时候,经常去学校后门的一家豆花店吃宵夜。豆花店生意很好,第一次带我去的小威是常客,老板娘熟知他要加的料,老板娘盛好之后,小威放下三个十块的硬币,端着他的豆花走进去找座位,期间他们两人一直在交谈:天气凉了,什么时候放假,最近怎么不常见……
轮到我的时候,我忽然有点儿紧张,老板娘看了我一眼,问我要加什么料,我选了红豆、薏米和芋圆,她非常迅速麻利,我从钱包里找出三个十块硬币,她接过去的时候对我笑了一笑,说,端的时候要小心噢。我点头,忽然间紧张感消失得一干二净。
离开台湾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小威最后一次去了这家豆花店,老板娘在我端起豆花的时候,再一次和我说,要小心噢!我点点头,对她笑了笑,走进了店里。那个时候老板正从后面的厨房里把一桶糖水提出来,一个女生没注意,撞了上去,糖水溅出来不少。
老板娘一看就开口:“这位同学有没有被溅到呀?”女生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说:“哎呀不好意思!”老板娘说:“没关系,你看鞋都被溅到了,赔偿你明晚来我们店里免费吃豆花!”店里的其他人都笑了,女生也笑了。看老板挺不好意思,老板娘故意板起脸,说:“小心我辞退你找个年轻的男生当服务员噢!”
老板娘虽然义正言辞却带着温柔,店里所有人都笑了。老板一边大笑,一边拿来拖把把地上的糖水擦去。
他人的无心之过,不要总是想要加以指责。他人毫无过错,那就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语气而引来不悦。你的语气,在你最亲近的人那里,可能是棉花糖,也可能是冲击波。好声好气不是谄媚,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最应该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