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32,尽心章14-24-1》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今天是戊戌年己未月癸丑日,六月初八,2018年7月20日星期五。
这一篇分为上下两节,讲的是内在修养的问题。
孟子说,口对于美味,眼对于美色,耳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这些爱好,都是天性,但是得到与否,却属于命运,所以君子不把它们认为是天性的必然,因此不去强求得到。
什么叫做天性呢?程子说,五者之欲,就是性。五者指的是口、目、耳、鼻、四肢。欲,指的是这五样都有独立的意志欲望。
什么叫做命运呢?程子说,各有其分,不能都能满足愿望,就是命。
孟子指出说,凡夫俗子和君子的差别,首先产生于对于天性和命运的观念态度上。
世人言性,通常会偏向情欲一边,把情欲视为本性,务求必得。世人言命呢,则通常会偏向气数一边,把一切归之于命运,不肯用功。
君子则刚好相反:讲到天性的时候,只认命;讲到命运的时候,只尽性。
君子为何要这么做呢?
因为只要是人,本来就容易溺于嗜欲之心,如果再加上天性的理由,就会自我放纵,一切非礼的玩好,分外的营求,都当作天生该有的,导向玩物丧志,陷入物质主义:贫贱思富贵,富贵生骄侈,如此一来,欲望的洪流,将无所不至。若是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就算毁了。
形体物质的欲望,是人在有生之初就自然禀受的,对此,君子的策略是以寡欲为心,把这些适己自便的事,故意推开,只认命,不做天性的主张。
君子是纯而又纯的理性主义者,是伟大的强者,其理性强度,足以对治本性欲望的强者。此种强者,源头在智慧,土壤在心性。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