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活着》的启示
“过不好今天,就没有明天”——这句很朴素的话,来自稻盛和夫《活法》。
看似朴素的话,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工作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通过《活法》,站在稻盛和夫老先生的角度,我细细揣摩出三点和我的价值观非常匹配:
- 活在当下:强调活在当下,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才不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人生需要反思,对思之再思;
-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愉快执行在: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稻盛和夫老先生给我的新启示,有以下两点:
-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要达到日思夜想的程度。反思自我,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似乎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难怪做得也是不温不火;
-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和第一点相通,需要注意的,这是乘法而非加法。
《活着》告诉我们的人生答案
人为什么活着?
- 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 拉丁语中有一句谚语,“比完成活儿更重要的是完善干活人的人格。” 就是说,正确的人生哲学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产生;
- 人生只有一次,必须“极度认真”地过好每天每日。这样看似很“傻”,但只要坚持这种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凡的人物。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 人们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是我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 但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的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愉快执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有的态度。
-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 才子自恃才高,凭着对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厌烦像乌龟那样极度认真,总想如兔子般寻找捷径。
- “思维方式”之所以最重要,在于它有方向性,就是说有好有坏。根据“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热情和能力向好的、正的方向发挥;有的人却向坏的、负的方向发挥,下场一定不妙。
小结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有价值的、神圣的。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简直是对生命的糟蹋。
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埋头于眼前的工作,拼命度过当下这一刻,就能展望美好的未来。
伟大的成果都来自于辛苦努力的积累。此刻这一秒的积累就是一天,今天这一天的积累就是一周、一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