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学生的假期生活,大致可以呈现这样几种形态:一部分偷偷穿梭于各类屡禁不止的艺术班、补习班;一部分蜗居在家,或读书、学习或沉湎于各类游戏及虚拟世界;还有一部分则随父母经常飘荡在街头巷尾上,成了父母的小助手……
现在正处于寒假之中,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更加充实的假期,这应该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致力研究的课题……而我倒认为: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寒假里让孩子走出户外,走向自然,走近亲情,走进传统,这“四走”一定能让学生们过上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生活。
走出户外,远离虚拟世界
由微信、QQ、游戏等构成的虚拟世界,在里面待的久了,离现实也就远了……在虚拟世界里可以任意驰骋,在现实世界里却寸步难行,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理扭曲,诚如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一位网友在贴吧留言:“我现在只求一人一机一房间,然后关上门不理这个世界的喧嚣,如在孤岛中求生一般。可是现在,哥要得只是享受杀戮的快感……”这是多么可怕的思想和行为,而我们又有多少学生正在步入这名网迷的后尘。
寒假里,约上几个好朋友走出蜗居,走出户外,远离虚拟世界,让自己的灵魂和身体全部回归社会。在这里学习交往的技巧、学习生存的本领,体会生活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回归到人间……
走向自然,享受安逸心情
自然是伟大的,无私的,走进大自然,就会油然产生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岗原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让人产生联绵的遐想……还是让我们欣赏一段中学生的作文吧:“抓一把空气,冷得有些刺鼻,却带来莫名的舒畅与欣喜。这是冬天的空气,冬天终于来了!冬的美丽、冬天的画卷已慢慢展开,最说不完,看不厌的,还是冬雪吧。是的,雪是冬的杰作,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看吧!小雪粒儿从天上撒下来,像飞花,像砂糖,像一个个娃娃,他们在空中舞着、笑着。有时,被一阵风又卷到半空中,他们也不恼,似乎又上去跳了一个圆舞曲,打着旋儿,又落下来,偌大的人间成了雪的小舞台……”这么美丽的景致,你不亲身参与是永远体验不到的。
走进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走进大海,观看它的一望无际和深邃;走进森林,看树叶的飘落和凋零,倾听小鸟的鸣叫;走进大草原,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奇异美景;登上一座高山,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走进乡村,看一望无垠的田野,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乡村诗歌……走进自然,踏出一个如花一样美丽的生活历程,也踏出一个似水一样宁静致远的人生。
走近亲情,体会节日温暖
寒假伴随着春节,春节浓缩了无尽的亲情。“鸟儿高飞,最终的眷恋是故林;帆船远去,最后的终点是港湾;行人来去匆匆,无论多晚,拖着一身的疲惫,最大的愿望是回家。”中国人的春节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无论身在哪里,心总在家乡。“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亲情,是塑造优秀人格的人生教科书,滋养心灵的情感雨露。在寒假,在春节,让孩子多在亲戚家走动,可谓好处多多,不但可以让孩子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而且可以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正可谓“亲戚越走越亲,亲情越近越浓”。
走进传统,接受文化熏陶
每到寒假,除了让学生拥有“快乐舞台”和“亲情时刻”之外,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才是其最清晰、最难得的“美丽担当”。“一桌年夜饭”就为其带来了其他假期无可替代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体验”,“一声拜年了”就让其拥有了其他假期无可复制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模式”……只有校内外同步珍视这个时时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处处展现着传统文化魅力、人人追求着传统文化情结的“特别课堂”,寒假才会不负“传统文化课堂”这个最美担当。
聚焦家风家规,让寒假浸润着“传统文化课堂”的感染魅力也是每个家庭最美的担当。每个家庭都应用好春节固有习俗主动规范亲子实践,通过重温家风家规来着力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家庭氛围,用传统的家国文化感染、规范、滋润他们。一是讲究自然美。借助亲子一起写春联、全家举行祭祖仪式、亲子一同买年货等春节特有的习俗活动,或娓娓道来,或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将家风家规格外轻松、极具情趣地渗透其中,既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又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家庭生活的文化魅力。二是追求新鲜感。无论“仁者爱人、以德立人”,还是“克勤克俭、力戒奢华”,在引导孩子推崇和坚守家规的过程中必须呈现出鲜活的吸引元素,或者即兴“亲子评影视”,或者约定“寒假读经典”,或者激活“亲友主题圈”,新鲜形式自然会吸引孩子去亲近、思考、实践家长们看重的家风家规,才会让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积聚起孩子们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强大动力。
家庭环境不一样,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寒假生活就会不一样。但这“四走”却适合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但愿你的孩子通过这“四走”,不仅能过好寒假,更能走出一个色彩斑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