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然而这种不陌生可能也仅仅停留在只知其名的程度上。也许我们都知道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但对于其后的发展直至最后的结局,完全熟悉的人恐怕寥寥无几了。我就是寥寥之外的大多数中的一个。
买这本书并不是想看圣经,而是想看经典名画,然而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却是圣经故事而非其中的名画。除了米大师的西斯庭天顶画有简单的介绍,其他的名画一概只有作品名、创作年代、作者、作者生卒。
所谓的名画,其中不乏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伦勃朗、拉斐尔、卡拉瓦乔、鲁本斯等人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的作者都属于不太知名的。另外,虽然名为“名画全彩版”,却也有个别雕塑作品出现。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和摩西像。
说说圣经本身。
如果以人类的道德观来看旧约的话,很容易得出上帝很残暴的结论。在旧约的后半部里,战争是很常见的,以上帝的名义发生的屠城和灭门可以说比比皆是。
约伯记里的约伯也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如此信奉并敬畏上帝的人,上帝却以那么残酷的手段来考验他。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跟平时影视剧里得出的上帝印象相去甚远。仁慈的上帝之前为何如此器狭?对待不顺从自己的人,上帝视之如蝼蚁。
还有一个问题,上帝虽然不允许树立摩拜的偶像,但要讨得上帝的欢心,人们也需要有所表示:要献祭,而且要用上好的牺牲。整个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怎么也会在乎这点东西呢?
这时需要以上帝视角来审视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人是上帝,而一窝蚂蚁是人类。设想一下,这窝蚂蚁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会如何对待它们呢?我们会以蚂蚁世界的道德观——如果它们也有的话——来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么?或者可以换个例子,在电脑游戏世界,作为玩家的我们相对于游戏世界里的众生,也是他们的上帝。作为“全能”的主宰,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他们的命运。这时,我们会否以他们的道德规范我们自己?
其实这可以理解为旧约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实夹杂着人类社会初期人性的残酷。查了下资料,旧约记载的故事约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而此时的中华大地正是西周时期,处于奴隶制之中,而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争频发,似乎也能看到旧约后半部的影子。
不知在新约中又会是怎样的故事。
PS:说几处看不明白的地方。
p274:这一页中约兰既是犹大王,又是以色列王。圣经中记载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么?还是这一页,约兰和亚哈谢的关系也有些扑朔迷离。犹大王约兰死后,他儿子亚哈谢当了犹大王。而下面又说以色列王约兰联合犹大王亚哈谢。倒数第三行耶户对约兰说:“你母亲耶洗别 ……”。上面说约兰娶了亚哈的女儿为妻,而亚哈的老婆正是耶洗别(后面有一页是这样说的:约兰和亚他利雅生亚哈谢,而亚他利雅是以色列王亚哈与王后耶洗别的公主。耶户应该是他岳母才对啊?
P277-278:P277标题为犹大王约阿施,P288又说约阿施继承以色列王位。
网上查了一下,算是理清楚了他们的关系:原来约兰有两个人,巧的的亚哈谢也是两个人,连约阿施也是两个人。
犹大王约兰和以色列王约兰,应该是姐夫与小舅子(或妹夫与大舅子)的关系。而犹大王亚哈谢跟他的舅舅是一个名字。
耶户对约兰说“你母亲……”,这个约兰是以色列王的约兰,这个也是没错的。
犹大王约阿施是犹大王亚哈谢的儿子,而犹大王亚哈谢、以色列王约兰都被耶户所杀,耶户的孙子也叫约阿施。
这本书并没有说明,所以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又:小区附近有家早教机构,名字叫圣吗哪。我每次看到都觉得怪异,怎么叫这么个名字?看了圣经故事才明白,原来吗哪是一种食物。正是靠这种食物,犹太人才走出了沙漠。
百度百科这样说:
教会中现在便惯用"吗哪"来比喻"精神食粮"